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过山海关之战是怎样一回事。公元1644年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带着自己的军队,和当时吴三桂等一些前朝名将,合力在山海关内击败了李自成的大军。这场战役非常重要,当时清军入关之后,他们抢夺的土地只有1/3。这些土地能够成功打下就是因为有吴三桂这些前朝的将领,他们对于自己的国家还是比较了解的。而满族毕竟是外族人,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占优势。再之后当时的明朝境内,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一些农民起义军。
如果满清的旗人想要统治中国的话,那么一定要将,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势力给清除。而这场战争的胜利非常有意义,从此之后就开启了清王朝一统中原的日子。那么当年发生这件事情的背景到底是怎样的呢?公元1643年的时候,那皇太极突然因病去世。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顺利继承皇位的是他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只不过当时他还小,只有六岁而已。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政权,就交到了多尔衮以及他母亲的手里。从那之后,顺治皇帝就做起了傀儡,一做就是八年。
当时的多尔衮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当年要不是其他人献计,可能多尔衮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他在领兵打仗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时就觉得应该等待时机,他发现农民起义军已经和明朝对抗很长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他才决定出手。所以在后期的时候,他发现了农民军已经出现了溃败的趋势。当时的李自成也是没有珍惜,自己当王的机会。一开始他愚弄了很多的百姓,说他如果有一天当皇帝的话,一定会给这些人很多的封赏,很好的待遇,让他们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但是当他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他却并没有这么做。不得民心者不得天下,他本身就是一个小人物,所以这个时候的他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多尔衮也是看出了事态的发展,当即就决定联合自己的主力部队,攻打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决定合力征讨中原。只不过当时李自成因为好高骛远,并没有在意这样的事情。公元1644年4月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的大将军,率领了八旗人马,总共有10万多人,一起向西前进。经过了三天行军,他们到了辽河。只不过当他们攻打这个地方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李自成的部队已经进入到了京城,明朝的政权确定已经被他取代。所以当即他就采取了洪承畴的意见,毕竟他对于国家内部也有一定的了解,就带着自己的兵马直接向北京行进。
所以两军的势力和斗争就此展开,当年的吴三桂带着自己的4万人马,驻守在了宁远。就是为了阻止清军到达山海关。其实在此之前,吴三贵带着人去攻打明朝皇帝的时候,却突然听说当时的皇帝自杀。所以就改变了以往的套路,决定让自己的手下,带8万精兵到山海关去招降。他思来想去之后,决定自己不再继续留守宁远,而是向北京前进。但是在中途却碰到了自己的家人,知道了自己的父亲被农民军欺负,自己的妻子还被别人霸占了。
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打着为皇帝报仇的旗号,拒绝招降李自成,拒绝加入他的部队。所以就班师回到了山海关,袭击了唐通部。李自成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决定大事不妙,召集了文武百官去商量对策。怎样才能解决这次危机,还没能商量出来什么决策,腾冲那边就一直请求需要增援。所以他在4月13号的时候,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率领将近十万大军向山海关前进。而且李自成本身是想要招降吴三桂的,所以他就带着明朝的太子,和他的父亲一同跟着行军的部队去了。
而当时的吴三桂知道,自己下不去手也无法和他们对抗,所以就请你向多尔衮求助。而在半路上,多尔衮的部队就遇到了前来的使者,所以他们就绕道跑到了上海关。而当时的吴三桂催促多尔衮的部队,快些来支援。他们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也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敢休息。可以说一日之内行走了200多里,行走了13日就已经到了山海关。
反倒李自成的部队行军比较缓慢,因为他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觉得路途遥远。对方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这里,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人居然快马加鞭赶来。但就算是这样,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他们发生激战的时候,清军还没有到。当时的李自成就采取了包抄的战术,前面围攻,后面堵截,切断了他的退路。可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诈降,骗了当时的起义军。还用了火炮,导致他们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部队往后撤。
再之后,多尔衮了解到了他们现在的状况,所以决定以后发制人的方式,来面对这场战役。后来清军终于到了,离山海关只有二里的地方。吴三桂见形势比较危急,所以他就决定,轻装上阵,带着寥寥几个将士杀出重围,跑去和当时的清军部队会合。
当时的吴三桂就决定投降于多尔衮,而多尔衮本身很重视人才,所以当即就为他赐座赐茶。还说他在以后一定会有大的作为,吴三桂当即就表示自己可以领兵出征,而且他比较了解李自成的部队。如果有他带领的话,那么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时的多尔衮也确定了吴三桂是真心想投降,所以就听取了吴三桂的意见。让他按照满族的习俗剃了头,打算把建宁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在之后他就领军出击,顺势拿下了北京,取得了全国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