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岳飞惨,其实还有一个人更惨,不但被凌迟且没被平反

2020年07月29日20:11:58

一提起岳飞,就会让人想起精兵强干的岳家军,在当时人们心中,岳家军是难以撼动摧毁的。可以说,岳飞在那些士兵们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皇帝——赵构。在岳飞崭露头角之前,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堪一击,多少大好国土被敌人蚕食殆尽。

此时,岳飞的出现为岌岌可危的大宋江山带来了希望,岳飞并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只是想要夺回失去的国土收复旧河山,迎回徽宗、钦宗。但是,这样小小的愿望都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奸臣诬陷枉死。有功之臣在前线奋勇杀敌,而在后方的奸臣在享受着功臣换来的安稳时,却要费尽心机来诬陷扳倒岳飞,实在是令人悲哀啊。

十二金牌召回,“莫须有”的罪名最终扣在了功臣岳飞的脑袋上。不管之后是不是有人为岳飞洗去了冤屈,但是,这样的事发生在当时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寒心的。

其实,像岳飞一样被诬陷枉死的人还有不少,今天我们讲到的是明朝末年的袁崇焕。

众所周知,明末由于多年的弊政加上皇帝不思进取,国力逐渐衰落,四境之内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试图去求的一线生机。而关外逐渐强大的女真部落也想着入主中原,趁乱分得一杯羹。明朝大部分的兵力都用来镇压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了,而面对日渐紧迫的边关危机,皇帝崇祯一筹莫展。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拍着胸脯对皇帝说:一定会平定女真族引起的叛乱。这个人就是袁崇焕,这时候皇帝和朝臣么都对他充满了希望。

就这样,袁崇焕临危受命,急急忙忙地就上任了。他刚到驻地,就整顿军队,对于松散没有军纪的士兵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且,制定了极其严厉的军令。

一开始士兵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军令比山高,随着长时间的整顿,违反规定的人越来越少,整个军队的风气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将士们都有了比较好的精神面貌,不再畏惧即将到来的战争了。而在整顿军务的同时,袁崇焕也没有闲着,他对于对手的研究也是极其细致的,经常和自己的军师、谋士们一起分析作战方略。

努尔哈赤是个军事天才,他首先通过一系列战争,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万历四十五年,其以七大恨告天,起兵攻明。相传,他起兵时只有十三付铠甲,通过一次次的打败明军的军事行动,后金不断壮大。

在到了袁崇焕守宁远的时候,后金军队已经发展到10多万人。

天启六年,宁远大战,就连当时的努尔哈赤都在这一次的交锋中身受重伤,最后,因为医治不及时加上伤势过重过世了。并且,撤军路上,努尔哈赤对几个儿子说:“我自25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宁远城就打不下来?”这一仗打破了后金军“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可以说,是袁崇焕上任以来最大的胜利了,对方的主帅都被打没了。

在一段时间内,女真一方就会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而且,很可能会因为争抢首领而起内讧,即使是非常和平的选出来新的首领,那么,在刚接触时必然对于手中的军务是生疏的,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可以趁乱发起攻击了。但是,事情并不是都是往好的一方发展的,他这时候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他把毛文龙给杀了。

当时毛是一位边境统帅,手中握有实权,袁崇焕在没办法调动差遣他的情况下,就找借口把他给杀了。虽说毛确实是罪有应得,但是,也不应该由袁崇焕杀,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报朝廷,由皇帝直接来处置毛文龙。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清。

天启七年五月六日,皇太极亲率精兵15万西犯,十一日,攻破大、小凌河,即围攻锦州,扬言“誓报父仇”。但是,在这次战役中,皇太极的长子、次子阵亡,大将固山额真、牛禄额真等30余人战死,皇太极伤心得痛哭不已。

于是,皇太极最终用了一招“反间计”,他派人四处散布他叛变的消息,并且,买通了崇祯身边的太监,最终,以至于这些谣言越演越烈,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真的叛变了。而远在京城的皇帝也开始怀疑,自此,一个功臣被当成罪人处置,现在想想都是悲哀的。

并且,魏忠贤的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我们现在看来袁崇焕真的死的很冤,莫名其妙的就被扣上了通敌卖国的罪名,从一个奋勇杀敌的大英雄摇身一变成为千古罪臣被处死,深受唾骂。明朝灭亡之后,袁崇焕被冤枉的事情也浮出了水面,只是再也没有人帮他平反。哪怕是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也没有停止,有人认为袁崇焕该死,也有人认为他并不该死。

而笔者认为,一个本应该是大英雄的人,因为对手的几句谣言就被皇帝冤枉杀害,最后,背负着千古骂名,却没有人帮他洗脱污名,就连周围对老百姓都冤枉他,这实在是太惨了。纵然他的下场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终究还是太悲惨了。

现在看来,岳飞和他一比,也不是很差了,毕竟有人为他洗清了冤屈,使他不再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而袁崇焕却没有这个好运气了,只能是背负着千古骂名,直到今天也是充满争议。而我们在思考对比两人的遭遇时,不免对两人的命运感到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