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原因是马谡丢了街亭。
他们认为,虽然失街亭是马谡被斩首的导火索,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该就因为一次败仗就将将领斩首。而且就算街亭一战胜利了,马谡同样还是会死,因为他不仅违反了军纪,而且还畏罪潜逃。
所以持这一观点的朋友认为,马谡是因为违抗了诸葛亮的正确决定而丢失街亭的,这可不是一个小的错误,而是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马谡自作主张才一手造成了这个严重的后果,按照军纪理应斩首马谡。
网络配图
正像诸葛亮回答蒋琬时所说:“若不按军法斩马谡,谁还会服从指挥,如何能‘讨贼’呢?”
他们还指出,马谡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畏罪潜逃,按照当时的军纪,同样是会被处死的。所以说失街亭正是马谡被斩的根本原因。
正所谓有支持就会有反对,对此有朋友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马谡被斩其实是咎由自取,是诸葛亮蓄谋已久的一个计谋。
因为马谡在战前就曾颐指气使,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在战时更是骄傲轻敌,让军队驻扎在山上,舍弃有利地形,不切实际地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副将王平几次劝说都没用。
网络配图
所以说,马谡根本就不是什么杰出的将才,而是如同赵括般的危险人物,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所以当司马懿听到诸葛亮派马谡前去街亭时,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耶!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他们认为,马谡被斩的最大原因其实是他在战前、战时以及战后的各种综合表现,而绝非失掉了一个小小的街亭。
尽管最后马谡没有畏罪投敌,而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临死前还留了一份遗书,使得全体官兵感动得痛哭流涕,但诸葛亮依旧还是杀了他以谢众人。
网络配图
且不论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总之,街亭是丢了,从而造成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
不免令人扼腕叹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