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得志的同治皇帝死因背后竟还有这些故事

2020年07月29日21:58:41

同治,清军入关的第八位皇帝,生母为叶赫那拉氏(慈禧),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也就是同治六岁的时候,登基称帝,直到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才亲政,但不想却在同治十三年就病逝了,距离其亲政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对于同治帝的死,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死于天花,另一种说法是死于梅毒。

清代档案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记载同治帝是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的,当天有太医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病,诊断的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候气堵作厥。”随之御医给同治开了药进食,第二天便起了效果,瘟痘的疹形便发了出来,经过御医们的精心医治,同治的病症有所减轻,但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至于头部、颈部发出的痘粒过密,而且痘粒颜色带紫,还伴随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等症状。很明显,毒痘虽然发了出来,但是过盛的毒素还没有发完全,这才会出现以上症状,最后同治用药无效,以致身亡。

而《清代通史》中则是记载同治是因为出游所以身患梅毒,这才不治身亡的。因为同治帝与皇后阿鲁特氏非常恩爱,但是慈禧并不喜欢阿鲁特氏,所以经常找阿鲁特氏的麻烦,认为是阿鲁特氏魅惑同治,于是命同治不准宠爱皇后,还把她自己喜欢的慧妃强制塞给了同治,但同治并不喜欢慧妃,所以就经常出去寻花问柳。因为怕被大臣们看见,所以同治不能去一些较大的青楼妓院,只能去找一些隐秘的小妓院,这样染上梅毒的可能性就大了起来。

 

网络配图

    同治皇帝时代的御医李德立,就说同治皇帝是逝世于梅毒的,只不过李德立事先并没有对任何人说,只是通知了他的子孙而已。

当李德立与另一名内科御医张本仁对同治帝进行会诊把脉的时分,就看出了同治帝所患疾病乃是梅毒,只不过,事先的宫中都传言同治帝所患疾病为天花,慈禧也是略懂医术的,清朝皇室对同治皇帝常常出宫寻欢作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为了自保,李德立只得以天花之疾为同治帝治疗。那么,年岁微微的同治帝为什么会染上梅毒,从而早逝呢?这都得怪在同治的母亲慈禧身上。为什么要怪到慈禧身上呢?

这就得从慈禧的另一面说起,提起慈禧,很多人都会说她是老妖婆,认为她误了大清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慈禧执掌清朝五十年间,对清朝的奉献还是很大的。不过,在这里,咱们仅仅从女性的角度来剖析慈禧,无论如何,慈禧也是一个美女

同治对后妃本无所偏心,慈禧却延续选妃时的矛盾,固执地偏向位于第二的慧妃,几次三番、无端地讽劝皇帝广沛甘霖,“眷顾”慧妃,同治索性发狠不召任何一位妃嫔侍寝,独宿乾清宫。

然同治毕竟年少、不耐寂寞,加之修园为贪官所骗,朝上亲王重臣哭谏,朝下两宫太后数落,他自卑到了极点、心烦到了极点,于是破罐破摔,听从佞臣宵小的教唆带引,微服冶游,放荡于琉璃厂、八大胡同、茶园酒肆、青楼妓院,狎邪淫乐……

  

网络配图

   同治亲行巡视三海工程还宫后,自觉不适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同治病了。前因国家百废待兴、财力有限,群臣激烈反对,修圆明园改为修三海(北海、中海、南海)。这一天,同治亲行巡视三海工程还宫后,自觉不适,本以为劳累所致,稍息即愈,不料竟发起烧来,太医院用药无效,一连三日不退。

第四日,同治耳后颈项四肢出现了大批丘疹。侍候于旁的太医院首领庄守和、李德立惶惧战栗地在脉案中写下了沉重的两个字——“痘症”。

“痘症”便是天花,是清人畏之如虎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传播迅猛,危害极大,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听天由命。染病之人畏寒高热,全身出痘,汇浓溃烂,绝大多数死于非命,只有极个别人靠自身抵抗力扛过去,落一身痘痕(俗称“麻子”)。

为预防此病传播,清朝特别按“已出痘”、“未出痘”的标准划线,规定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的方式、地点和时间,并规定居京出痘者全家迁出郊外等。但防不胜防,仍有大量的人染此病丧生。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即因患天花而亡,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有野史记载,原本同治皇帝喜欢的是另一个女人,但是无论是慈安太后还是慈禧太后都不同意,都要将自己的嫡系女儿塞到同治皇帝身边,为此甚至不惜将同治皇帝喜欢的那个女人家族全部判罪,最终还将这个女人送进了“八大胡同”。

加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专权,导致哪怕同治皇帝继位之后,手上依然没有权利;加上正处于叛逆期,在身边小太监的勾引下,同治皇帝经常出宫玩耍,都去些什么地方呢?最常去的就是“八大胡同”柳子巷了。

最后在经常胡搞之下,竟然染上了花柳病(梅毒),那时候又没有能医治花柳病的方法,于是病入骨髓,毒发身亡。

  

网络配图

   当然,正史里是不可能记录这些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满清禁宫奇案》,还有星爷的《九品芝麻官》里的那个皇帝,也是同治皇帝;总之,同治皇帝是很悲惨的一个皇帝,虽然出生帝王家,可是想要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平常百姓家的孩子。

同治帝虽然一生有着无数的遗憾,但其实在他同治的年间大清也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当时内处“太平军”与“义和团”两大社会动荡之间,外处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宫廷内太后垂帘,亲王议政,宫府一体,尚能协和,推行新政,有一定成效。我们所说的“同治中兴”主要就是在在同治统治的年间。这期间,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对之后中国逐渐迈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他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同治帝一生并无无子女。在正史《清史稿。穆宗本纪》中却给了穆宗非常高的评价。论曰:“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 十年之间, 盗贼划平, 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 将相协和, 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可见,后人在编撰清史的时候,仍然给予了这个一生抑郁不得志的少年皇帝很高的评价。

同治死后,慈禧还是看皇后阿鲁特氏不顺眼,而且绝对不立嗣。因为立嗣了,那皇后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虽然年轻了点儿),依清制,垂帘听政的就换成了阿鲁特氏,慈禧该下台了!

这怎么能行,儿媳妇上来,那还不得像我整她一样整我这个老太太?所以慈禧坚决不立嗣,而是选了自己的外甥光绪(也是同治的表弟,同时还是堂弟)为继承人。皇后阿鲁特氏一看这样,自己算光绪的嫂嫂,日后以寡嫂的身份长住宫中也不合体统,于是终日闷闷不乐,在同治死后的七十五天上,也绝食自尽了,也是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