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巷2号: 亚洲最大“慰安所”旧址诉说血泪史

2020年07月06日14:34:28

  初冬的温暖阳光洒向大街小巷,中山东路上法桐静立,车来车往;科巷里菜场饭馆密集,人声喧闹。就在这样一幅日常生活的画面旁边,有一条连接中山东路和科巷的“利济巷”,70多年前,利济巷2号是日军设立的一处慰安所,如今这里仍然保留7栋房屋共2000平方米左右的旧址,是亚洲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

  利济巷大约300米长,并没有门牌号,当被问及“利济巷2号”在哪里时,周围的居民多表示不了解。旧址的外围设置了围挡,从路上看不到旧址的全貌,只能看到这一片老房子,黑瓦方窗,从窗户的数量看,一层有十多个房间。据了解,我市计划对这里进行修缮,有意将这里建成纪念馆。

  据记载,利济巷2号原是一位有钱人杨普庆在战前建造的高级住宅区“普庆新邨”,是水泥砖瓦结构的二层洋房。日军入侵后,成为日侨娼业主经营的慰安所,在一层设有售票处和吧台,顶上还有狭小阁楼,是关押“不听话”的慰安妇的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28日,日军审议了《关于设立南京慰安所的方案》,一时间各种慰安所遍布南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日军直接控制,一种是日本娼业主开设的,第三种是通过汉奸开设的。“慰安妇”除了部分来自日本和朝鲜外,大部分都是被诱骗、强迫的中国难民。史料记载,1937年12月24日上午,日军派一名高级军事顾问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所,公然向美籍教授魏特琳女士提出,挑选100名中国妇女去充当“慰安妇”。此外,日军还利用难民登记等机会强行扣留年轻女子。目前,在南京城南夫子庙到大行宫一带、城北下关一带、城中商业繁华地区及城外浦口、江浦、汤山等地,有据可考的“慰安所”旧址有40座。

 2003年11月19日,朴永心老人千里抵南京,指证慰安所,勾起了老人痛苦的回忆。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外景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由利济巷2号“东云慰安所”旧址和利济巷18号“故乡楼慰安所”旧址组成。2003年11月,在中日学者的帮助下,八旬朝鲜老人朴永心重回“东云慰安所”,当走到利济巷2号楼上第19号房间时,老人情绪十分激动,几乎昏厥过去,这里正是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地方,1939年初来南京时她只有17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在《南京沦陷八年史》中记录下当时老人来到此地时的情景,她指着自己脖子上的伤痕说:“我的人生太苦了,几本书也写不完。”

  在《南京大屠杀全史》中,对于慰安妇制度有这样的评论:“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罕见的野蛮行为,是对人类尊严的凌辱,是对人权的极大侵害,广大受害妇女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日军长期地、公开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胁迫成千上万的各国妇女充当官兵的性奴隶与性工具,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野蛮与暴虐。”

  据了解,今年3月,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