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帝王统御臣子多半有三种方法,一种就是驭人、一种是驭己,一种就是两者兼顾,雍正皇帝在位的十三年内,事必亲躬,勤于政事,在位十三年来朱批过的折子达到360多卷,可以说是皇帝中的劳模,也是驭己派的集大成者。
网络配图
比起驭人大师刘邦来说雍正拥有刘邦没有的优势,雍正是从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手中继承的皇位,同时也继承的一堆忠臣良将,对比流氓出生的刘邦可以说好上不是那么一点点。但雍正却因为自己的尖酸刻薄而没有能够用他们。隆科多贵为国舅对雍正忠心耿耿,却被圈禁而死,年羹尧善于用兵堪比韩信却因猜忌最终被逼自杀,就连自己的兄弟八阿哥允禩也因为曾经和雍正竞争皇位也被圈禁。可以说能够协助雍正皇帝治国的良臣都被猜忌,而那些有心为国家做事的人开始望而却步,于是国家开始没有人才只有奴才。就在这时候,一个专门为贯彻皇帝指令的机构军机处便被设立了,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大臣、王公贵族成为摆设,整个国家开始围绕着皇帝转,皇帝开始真正做到乾纲独断。因为军机处的设立使整个帝国的内阁大臣的相权被剥夺,于是皇帝不得不事必亲躬,对国家大事进行拍板。
网络配图
这样的体制在帝国的前期确实起到作用,但随着乾隆晚年的腐化,整个国家开始出现衰弱,而那些关心国家发展的有志之士由于皇帝的独裁开始被排斥,而那些极力讨好皇帝的人开始高官厚禄,贪污腐化,于是便出现的和珅这样的巨贪,巨贪最多也是贪腐国家的钱财。而有人却为了私欲不顾国家社稷将建设海军的钱作为维修颐和园的经费,最终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最为可恶的是慈禧太后不愿意承认这个错误,也没有人敢指出来,却让李鸿章被这个锅。纵观雍正之后的清朝才,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魏征包拯这样的直臣,多半是谄媚皇帝的宠臣,这些都是当年雍正皇帝集权统治制度下的产物。
网络配图
对比驭人,驭己者往往都没能起到好的作用,正如驭己的楚霸王最终被刘邦打败,驭己勤政的崇祯皇帝最终也免不了亡国。其实驭己并不是什么好办法,那么折中的办法便是两者兼顾,在这一方面李世民是一个大师,李世民青年便独自带着军队统一全国,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能力也相当的高,做了皇帝之后,他以广阔的胸怀广开言路,开创的贞观之治,最终成为千古一帝。而雍正却没有李世民当年那样的威望,也没有李世民的能力和胸怀,因此也不可能和李世民一样广开言路。在加上他那刻薄的性格,眼中容不下沙子,也没有人敢向魏征对李世民那样对他。因此这两者兼顾也不可能做到,因此他最终选择的极端的独裁,这种独裁最终也将整个皇朝带向衰弱。
雍正皇帝的刻薄尖酸极端独裁最终让整个帝国的重担全部压在皇帝的肩膀上,最终皇帝不得不勤于政务,事必亲躬,而雍正皇帝也积劳成疾,在十三年去世,不得不让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