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才项羽为什么会败给无赖出身的刘邦?

2020年08月01日01:05:55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赞叹项羽:“羽未有尺寸,乘势(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势)起拢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在人们心目中,项羽无疑是一位盖世英雄。

网络配图

实际上,项羽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才。论武略,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灭秦和楚汉相争中,除了垓下之战,他一般都能所向披靡,这不仅靠他的过人英勇,更主要还要靠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论才气,项羽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志向高远(见到八面威风的秦始皇,他说:‘彼可取而代也,),临机果决,即使被困垓下,他作诗而歌,也成为千古绝唱;论声望,项羽不仅出身楚大将门第,深副民望,而且不贪财,不好色,不使诈,不傲慢。刘邦与之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楚汉相争,仅仅五年,就成败逆转,项羽兵败自刎,而刘邦却登基称帝。作为杰出人才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乡间无赖出身的刘邦?这个千古迷团成为人们探讨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刘邦的见解到底高人一筹。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擒)也。”刘邦的这段话不但击中了问题的要害,而且也讲出了关于人才的辩证法:自己不是人才,但是重用人才,而且重用“人杰”,所以胜利了;项羽是人才,但是不善用人才,所以失败了。

那么,项羽是如何不善用人才的?这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网络配图

——杰出人才不重用。项羽也不是不用人才。作为起义首领,他还是注重使用人才的。像韩信、陈平及谋略之士蒯通、安其生等人都曾是他的部下,他也都使用了。特别是韩信,当初在社会上受人鄙视,连谋生都很困难,后来仗剑投身项梁部队,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名声。项梁死后,韩信归于项羽,项羽并没有嫌弃他,而是把他封为执戟的郎中。这郎中官职虽低,却是近侍将领,《史记》说他“数以策干项羽”,虽然“羽不用”,但这至少可以说明,韩信不仅可以和项羽经常接触,而且可以说上话,可以出谋划策,对于项羽来说,他对韩信已经很器重了。但是,项羽并没有从韩信的几次献策中看出韩信非凡的见识和才智,一直没有把韩信放在重要的或者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使用。

而韩信是一位胸有大志和非凡谋略的杰出人才,怎么可能久安执戟侍卫之位呢?施展抱负无望,韩信只得暗自离开项羽,拔山涉水投奔处于困境之中的刘邦而去。项羽不能重用杰出人才,不但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断了臂膀,而且使敌方阵营不费一点力气就获得一位“连众百万,战必胜,攻必克”的不可替代的统帅人才!

网络配图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初项羽能重用韩信,楚汉相争中刘邦还有多少戏可唱?可惜,直到韩信平越下齐,受封为齐王之后,项羽才真正看清韩信的价值所在。他派武涉劝说韩信与之连和,三分天下,无奈大势已去!项羽不能重用韩信,就等于把江山白白送给了刘邦!杰出人才在事业中就是这样处于“得之则兴,失之则亡”的举足轻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