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向来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少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选择。这一点在他年轻的时候,十分的明显 。当时他担任京官,京城里随便一个官员,可能官职都比他大。随便一个看门的,可能都跟朝廷大官有亲戚关系。换做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低头哈腰就过去了。
可曹操不这么干,当时的曹操还是个中二的青年,胸中一股匡扶汉室的抱负。他祭起棍棒,把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通通都打了一遍。不管地位多高,官职多高,只要犯法,通通逃不过曹操的棍棒。当然,这么做代价也很大,曹操被辞回乡里读书。
网络配图
到了岁数大了以后,曹操还是这幅老脾气。杀杨修、杀孔融,杀祢衡,杀吕伯奢,下手丝毫不手软,也从来没觉得后悔。不过,有一个人被杀,对曹操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个人就是荀彧。
在当时的乱世中,荀彧其实是一个奇人。他虽然没有像郭嘉、诸葛亮、周瑜这些人一样,在战场上出奇谋,定天下。但他的志向和选择,却十分的奇怪。一方面,荀彧在乱世群雄当中,选择辅佐了曹操。那是因为荀彧相信,在当时的乱世中,只有曹操这样有才能的人,才能终结这场止不尽的纷乱。
另一方面,他又是把自己当成汉臣,是匡扶汉室的大臣,而不是魏臣。曹操平定袁绍后,杀掉袁绍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后,功劳声望大增,朝廷里就出现了汉臣跟魏臣两个派别。曹操的那些部将谋士,自然是选择魏臣这个身份,毕竟在将来,那就可能是开国功臣的地位。而只有荀彧,还在坚持自己汉臣的地位。
网络配图
在曹操麾下的谋士中,行军打仗的时候,曹操会带上郭嘉。坐镇大后方的话,曹操会选择荀彧。荀彧的岁数虽然比曹操小七岁,但遇到事情,曹操都会选择先跟荀彧讲,请他帮自己出谋划。曹操麾下的几大谋士,都是荀彧引荐的。司马懿、陈群、郭嘉,这些都是当时难得的谋士。曹操曾经亲口说过,平定天下的功劳,都是因为荀彧。
而荀彧更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他的品行很高。汉室要倒了,他上去撑着。看到老百姓受苦,他原因想尽办法去帮助这些无助的人。他做的一切,并不是因为爵位钱财。曹操曾经十次上书,要封给他三公的职位,结果被他一次次的拒绝。这是一个多少人费尽心血、千方百计都得不到的职位,可他硬是逼得曹操选择了退路。这是一个看似柔弱,实际上却刚硬到极点的人。
如果一切能这么下去,荀彧死后会在墓碑上写上“汉尚书令——荀彧”。
可曹操想要称魏王,而荀彧是反对的。因为荀彧认为,当年起兵是为了大义,是为了匡扶天下,绝不是为了爵位,更不是为了魏王的称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受到了曹操的猜忌,被调离了中枢。不久后,荀彧因为忧愤病逝。陈寿又有另一个记载,说是曹操送给他一个空盒子,荀彧看到后,服毒自尽。
网络配图
这个说法后来被写进了《三国演义》里。不过,我相信,也正是因为荀彧的死,让曹操最后放弃了称帝的想法。因为他看到了荀彧身上的抱负和理想,那是当年他在年轻时,也曾有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