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时,大清正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和光绪帝被迫西逃,按说在这个巨大外力之下,清朝必然是要灭亡了。幸运的是,清朝经过这场变故之后,依然坚挺了十几年。
网络配图
但是重大的隐患开始从内部出现,上层统治阶层出现了新老交替的断层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清政府权威运作的效能。这种断层现象在庚子事变不久后开始出现。李鸿章死于1901年,刘坤一死于1902年,荣禄死于1903年,王文韶死于1908年,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慈禧和光绪,他们也先后谢世。
慈禧太后的死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标志着清政府权力真空的完全形成。不仅如此,继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能臣袁世凯也被罢黜,当时尚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的张之洞也死于宣统元年(1909年)。
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是同治中兴时代就进入统治集团上层的汉臣,他们为清王朝效忠数十年,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源。他们对大清的价值在于:一方面,他们深得慈禧太后的充分信任,忠心耿耿,久经历练,与满洲统治者建立了相当牢固的政治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汉族士绅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王朝至少在汉族地主阶级中享有相当的权威合法性。
此外,像荣禄、端方这样一些有才能、富有经验的满洲官僚,长期以来与汉族士绅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与李、刘、张一样是维系汉族士绅与满族统治集团之间联盟关系的重要纽带。
随着这批老一代官僚的相继去世,调和满汉之间矛盾的人物就越来越少。这批人离开政治舞台以后,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失去了一批可以对政治势力进行平衡、并可在日益尖锐的满汉矛盾方面起到缓冲的中流砥柱。
网络配图
张之洞去世后,孙家鼐、鹿传霖、戴鸿慈这样一些富有经验的慈禧旧臣也都先后去世。不久之后,就连端方这样相对开明的满足官员也被摄政王载沣去职。尤其是载沣当政不到两个月,便罢黜了袁世凯,破坏了慈禧生前安排下来的新一轮满汉联盟体系,这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慈禧太后之死和袁世凯被迫退出政治舞台,让中国出现政治权力上的真空状态,当时英国驻中国公使认为袁世凯是中国“唯一的强有力的人”。伊藤博文也在袁世凯去位后评论道:“随着袁世凯已去,北京政府再也没有一个性格坚强,并有知识和才能的人。”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清政府在充满危机和困顿的时期,却没有出现突出的领袖人物来应付可能发生的困难、维护满汉统治集团的联盟。
网络配图
我们再来看看掌权派载沣集团的情况,那些处在权力核心的,是一些毫无政治经验的满族贵族,例如载涛、载洵、载泽等,这些人由于长期生活在王府中,生活历练匮乏,与汉族士绅接触很少,一时难以和他们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满族亲贵们政治经验还不足以同汉族绅商阶层沟通。
我们会发现,大清自上而下,从隆裕太后到宣统,再到摄政王,清一色的新人,以他们的能力,和慈禧相差岂止是几光年。再者,没有李鸿章、张之洞、荣禄等一样的能臣,朝廷如何能控制地方督抚,仅有的一个袁世凯,还遭到打击报复,人家最后不逼你的宫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