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魏蜀吴三国的后代中,蜀汉后主刘禅能力有限,甚至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最“闪耀”的一次出场,就是作为襁褓中的婴儿,在浑身是胆的赵子龙的掩护下杀出重围(其实就是个累赘),赵子龙在长坂坡一战中,砍杀曹操50多名战将。在此战役中,刘禅虽是个参与者,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累赘。
此战过后,刘备怒摔刘禅,还说他差点害死自己的爱将赵云。不管这是刘备的真实想法,还是为了收买人心,但他确实把刘禅摔在了地上。有人戏称,估计就是刘备无意间的一摔,把原本智商爆棚的刘禅摔成了脑残,为他之后的昏庸、无能埋下了祸根。
网络配图
千百年来,对于刘禅的评价无外乎两种。一是,刘禅的确是位昏庸之君,只知道贪玩,没有什么作为,要不是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蜀汉早就亡于刘禅之手;二是,刘禅非但不是昏君,反而是位任人唯贤的明主,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能继续存活30年,这足以体现刘禅的才能。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刘禅是昏庸之君,还是不可多得的明主呢?只用事实说话。
刘禅,出生于公元207年,也就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就被的同一年。此时的刘备,已是年仅半百的老人,既没有比肩曹操的军队,也没有稳定的地盘,甚至经常被吊打,不得已而寄人篱下。老爸刘备前途未卜,虽有匡扶汉室之心愿,却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实力,刘禅的出生并没有给刘备带来多大的喜悦,反而让他倍感压力。
深处乱世当中,刘禅自幼多灾多难,若不是赵云的两次拼死相救,他早就夭折于战场。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逐渐有了荆州之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又得到了川蜀之地,从而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14岁的刘禅被立为太子。
为了让刘禅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诸葛亮亲自教授他《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籍,刘备又让他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另外,望子成龙的刘备,还让刘禅学习武艺,想让他成为文武双全的君主。史书《寰宇记》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网络配图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并对诸葛亮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另外,刘备还让儿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一切军政大事都要听从于他,还嘱咐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禅谨记在心。
刘禅登基称帝后,把一切权力都交给了丞相诸葛亮,这才让诸葛亮有权力和精力进行多次北伐曹魏之行动。公元234年,54岁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并在临终前给皇帝留下了一封信,上面是对朝廷大臣的人事安排,刘禅基本听从了诸葛亮的所有临终安排,从这方面来说,他算得上一位任人唯贤的皇帝。
但是,毕竟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不能体会刘备及诸葛亮的创业之艰辛,也难免有普通人的私欲。后来,刘禅开始贪图享乐,宠信宦官黄皓等人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最终成了亡国之君。也正是因为这样,历代都将蜀汉灭亡的因素全都归结于刘禅的不作为,甚至对他严词批判。
网络配图
客观来说,当时魏、蜀、吴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蜀汉则最为弱小,魏国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假如刘禅带领蜀汉军民誓死抵抗,最终也改变不了灭亡的结局,而且会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充其量也只能留下“不投降”之美名。乐不思蜀的刘禅,并不是真的不想念蜀汉之百姓,他内心也许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煎熬。但事已至此,他只能选择苟活于世,甚至背上了投降之骂名。
仔细分析刘禅一生的所作所为,既不能算位明主,也不是昏君,他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皇帝。若他不生于帝王之家,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最平凡的生活。所以,刘禅不应该被称赞,也不应该背着历史的骂名,若把我们放到他的位置,一定会比他做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