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一出场,白马长枪就曾救了公孙瓒的驾。且看原文: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赵云战败文丑,然后归顺了公孙瓒。
网络配图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名将,公孙瓒为何不重用,如果重用的话,依靠赵云的秉性,哪里还会再去投奔刘备?
其一,赵云没有名气,初出茅庐,成绩平平,后来虽然神勇,但当时并没有名气。瓚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前来投军的特别多,乱世不过是为了糊口,虽然赵云和别人不一样,但对于公孙瓒,那是一样的,公孙瓒是一镇诸侯,自然前来找自己做事的特别多,此时的赵云和那些混吃混喝的,没什么两样。
网络配图
其二,赵云是一个人行动,也没有名人的推荐信。公孙瓒时代,门阀制度非常厉害,赵云没有太高的地位,自然公孙瓒拿他当成一般人。这样,赵云自然“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三,赵云比较正直,经常爱跟公孙瓒提意见。赵云是个正派人,公孙瓒在历史上其实做事很龌龊。比如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如此做派自然和赵云的思想格格不入。赵云后来我们知道,对于刘备,他也爱提意见,此时自然也喜欢跟公孙提意见,一般人喜欢说奉承话,自然赵云被人压制。
网络配图
正史上说赵云第一次投奔公孙瓒,两个人有一段对话: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可见第一次见到公孙瓒,赵云是抱了极大的热情的,只是可惜在公孙瓒那里,赵云明珠暗投,得不到公孙瓒赏识,因此赵云一直在选择明主,后来发现了刘备,二人执手相看泪眼,赵云说:“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后来公孙瓒兵败自杀,赵云果然投奔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