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与屈原的千年之争 吃粽子究竟是为了谁

2020年07月29日17:49:05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现在的端午节在我国各地都还存在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等,根据地区不同习俗也各有所差别,但肯定的是粽子这一端午节食物的唯一供品是必定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的。

在这些习俗中粽子这一美食在中国是老少皆宜的,不仅甜咸都有,可以和水果肉类随意搭配,满足男女老少的不同需求,虽然甜党和咸党争论不断,但是依然深受全国民的喜爱,可是它和我们的伟人屈原的关系到底大不大呢?

网络配图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民间传说中屈原在楚国将亡之时,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从而投入了汩罗江中自尽。

而百姓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首不被蚕食,用饭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粽子就由此得来,但是在不同地域和记载中粽子不仅仅是因为屈原而诞生的。

在江浙一带有这样一说法,春秋末期吴国的将领伍子胥,因其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害,遂其投奔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国。

网络配图

据说当年伍子胥带领着吴国的军队东征西讨,差点就要灭了越国和楚国,但是在越王勾践的反间计下,挑起了伍子胥和当时的吴国统治者夫差的矛盾。

使得夫差在端午节那天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自刎后被夫差投入了大江。为了保护伍子胥尸首,百姓们向江里投入食物喂食鱼虾。不过伍子胥是在春秋末期,而屈原在战国末期,早了200百年呢。所以很多说法是在端午节向江里投粽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而浙江绍兴还有一个传说,在东汉时期关于一名非常孝顺的女子曹娥的故事,据说在端午之时曹娥的父亲为了捕获更多的鱼选择在这个浪涛风起的日子入江捕鱼。

网络配图

等候多时曹娥不见父归,便决定投江寻父,多日之后其二人尸首在江边被找到。百姓认为曹娥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在其投江之后还能找到她的父亲。因为曹娥在五月五日这天投的江,所以百姓们在这一天祭奠她,还为其修建了曹娥庙。

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不过并没有前两者与粽子的连接多。

在端午节我们除了纪念屈原这位伟人,还有伍子胥和曹娥。由此可见端午并非仅仅是为了屈原这一位伟人,而粽子也不是只因屈原而诞生的。

并且在历史记载中粽子最早在古代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上出现,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更早的粽子出现的说法多是纪念祖先和神灵。但是最终在晋朝的时候粽子才正式被定为端午节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