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幼年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三岁丧母,十岁丧父,成长环境既缺乏父爱,也无母爱。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使和珅很小就知道读书是惟一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手段。因此,和珅刻苦读书,九岁时,由于成绩优异,他被选入咸安宫官学就读。在当时的北京,咸安宫官学是一所最好的贵族学校,它对入学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有进入该学校的学生必须是八旗子弟中外形较为俊秀的及内务府子弟,学业要求上也极为优异,并且每年招收的学员只有八十名,宁缺毋滥。
网络配图
学校开设的课程文武兼顾,不仅有通常的满、汉、蒙、藏等多种语言课,此外还教授骑射、习用火器。由于和珅的天资和努力,就读咸安宫官学期间,不仅在四书五经的课程上他的学业十分优异,满、汉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他的蒙文和藏文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同时在诗词、书法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在咸安宫官学中,和珅的表现十分优异,可圈可点,就这一点,我们可以引用当时著名学者袁枚“少小闻诗通礼”的评论。而当时的和珅除了努力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种课程之外,又自己给自己加了两科:搜集乾隆的诗作,模仿乾隆的字体;熟记乾隆的御制诗文,揣摩乾隆的内心世界。
正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奠定了他日后为官时的才能所在,更为他打开 通往权力顶峰的大门,使他成为乾隆朝第一宠臣。史书记载了一件事,更足以让我们看出,仅凭谄媚功夫,和珅无论如何不会升迁得如此之快的。一日,乾隆在圆明园读书,和珅随侍在侧。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乾隆看不清手中的《孟子》上朱熹的注解了。乾隆说:“和珅,去拿灯来,这行注,朕看不清了。”和珅躬身问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乾隆续道:“人之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和珅不假思索,朗声背道:“言水土平,然后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此之谓也。”和珅一口气将朱子的注疏背了下来。
网络配图
乾隆等他背完,说:“不知爱卿竟有如此的造诣。”于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释,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了许久。过了没几天,和珅被乾隆升为户部右侍郎。由此可见,和珅的成功也是靠了才学的帮助。
和珅对乾隆的脾气、爱好、生活起居习惯了解得十分透彻,他想乾隆之所想,有进甚至乾隆都没想到的事,他也先想到了;他总是附和乾隆的话,让乾隆觉得他很贴心,如此,他在乾隆面前的恩宠便日渐隆厚了。和珅对乾隆的了解,在乾隆临终之际一件事中,最为鲜明的体现出来。乾隆末年,嘉庆初年,襄阳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极大地震动了清朝的统治,令已经禅位的乾隆寝食难安,即使到了弥留之际,也念念不忘。有一天单独召见和珅,乾隆面南而坐,而当时已经称帝的嘉庆,则坐在乾隆身边的一个小凳上。
网络配图
和珅跪在地上,过了很久不见乾隆说话,乾隆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说什么。嘉庆侧起耳朵,努力想听清楚,却终究无济于事,不明所以。过了一会儿,乾隆忽然睁开眼睛大喝道:“其人何姓名?”跪在地上的和珅不假思索立刻回答:“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言语,继续闭着眼睛默默念诵着什么,过了一个时辰打发和珅出来,其间没再同和珅说一句话。嘉庆大为惊愕。过了几天,秘密召见和珅,问他:“上一次,父皇召你进宫,他说的是什么,而你回答的那六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和珅颇有些得意地说:“太上皇背诵的是西域流传的一种秘密咒语,默诵这种咒语,被诅咒的人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会突然死去。所以,当时太上皇问及的时候,我用白莲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来应对。”
嘉庆听说了,更为惊愕!由这件事,可以窥见和珅对乾隆已经到了心思一动,无所不知的程度,乾隆口中默然无声地念诵咒语他都听得出来,而且会立刻联想到乾隆所为何事,连坐在一旁的嘉庆帝都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和珅对乾隆了解到如此地步,乾隆又怎么能不引他为左膀右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