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挥泪斩马谡”了吗?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跟随刘备取蜀入川后,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马谡“好论军计”,因此颇得诸葛亮的赏识,“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提拔为参军,“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惜,诸葛亮并未听取。看来,诸葛亮对马谡非常欣赏,俩人可以通宵达旦交谈。对刘备的告诫,诸葛亮也没有采纳,铸成“失街亭”之败,导致诸葛亮亲自策划的第四次北伐流产。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里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话说马谡失街亭后,“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却说孔明斩了马谡,将首级遍示各营已毕,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建兴六年夏五月也。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这里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描写的清清楚楚。那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真的发生过吗?
网络配图
《三国志·马良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这里记述的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利,败退回汉中。马谡在狱中病逝,诸葛亮闻知痛哭流涕。这和《三国演义》描写不同,马谡没有被阵前斩首,而是狱中病亡。
《三国志注·蜀书十二》《向朗传》:“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问题又来了,马谡兵败街亭并未“自缚帐前”,向诸葛亮请罪,而是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愤恨,向朗被免官回成都。
网络平台
那么,向朗为何知情不报呢,他和马谡关系很铁吗?在《三国志·廖立传》记述了向朗与马良兄弟的关系:“朗昔奉马良兄弟”,也就是说向朗以前在马良、马谡手下当差,马良兄弟待他不薄,向朗后官至长史,肯定与马良兄弟举荐有关,“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也就不难理解了。
据《三国志·马良马谡传》“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马谡最终还是被缉拿归案了,后马谡在狱中病故了,由此可见,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自己病死狱中——大概是因为兵败、潜逃、抓捕、入狱,从帐前将帅转眼间沦为狱囚,这一系列变故使得“才气过人”的马谡心情郁闷、郁郁寡欢,所以,病亡在情理之中了。
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颇为感慨地说:“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以靡书。”陈寿撰写《三国志》,曹魏、孙吴皆有国史,唯独蜀汉没有,导致蜀汉的史料极少,好多问题也就无法说清。看来,马谡死亡之谜还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