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征五虎将中因关、张、黄皆亡,马超镇守蜀北,无法调动,赵云因反对伐吴而留为后援,而无一人在阵中。
《三国演义》中将星云集,其中既有如吕布、关羽、张飞一类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将,又有如周瑜、张辽一类智勇双全的智将。但如果说到文武双全的将领,赵云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赵云的远见卓识在小说中独树一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备称帝之后,降旨起兵讨伐东吴,为二弟关羽、三弟张飞报仇。刘备表示:“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见第八十回)这时候又是赵云第一个站出来劝阻刘备,与刘备进行了一番辩论:
网络配图
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见第八十一回)。
这个故事同样出自《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只不过史料中赵云的劝阻更加直接。赵云说:“目前的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我们应该先去讨伐曹魏,如果曹魏被我们消灭,东吴自然也就臣服了。如今曹操已经毙命,曹丕公然篡汉自立,成为天下公敌。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发动讨伐曹魏的战争。先攻占关中、占据渭水、黄河的上游,然后顺流而下对曹魏发动总攻。如果是这样的话,曹魏占领区的义士和百姓们都会自告奋勇的来响应陛下,消灭曹魏也似指日可待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放弃讨伐曹魏而去东征孙权。而且与孙权的战事一旦展开,也不容易很快分出个胜负,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网络配图
不过,赵云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采纳。不仅如此,刘备也没有将这位文武双全的大将留在自己身边去讨伐孙权,而仅仅是让赵云领兵镇守江州,作为东征大军的后援。
不过刘备虽决心东征孙吴,但并未失去理智,这从他的兵力部署就可见一斑:蜀汉战斗力最强的两大军团,马超坐镇蜀北,魏延驻防汉中,以防曹魏趁火打劫;作战经验丰富的赵云军团作为东征军团的总预备队,留守江州。这一方面表示刘备对赵云反对东征的不满,但也许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为了预防东吴军队从其它路线偷袭益州,以确保益州根据地的安全;至于东征的主力,刘备则调集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机动部队,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吴班、陈式统率水军,黄权、傅彤、赵融等统率步兵。留诸葛亮留守成都,辅佐皇太子刘禅,蜀中监国,而以马良、程畿为谋士。这次刘备征调的军队,还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部队,其中就有相当有名的沙摩可(玩过三国游戏的相信都有印象)。
网络配图
这次东征,刘备所调集的兵力大约有十万之众,其中真正出师东征的主力军团大约为八万,前锋兵力约有四万。看了刘备这一次的兵力编组,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兵强而将弱。此次出师,五虎将中因关、张、黄皆亡,马超镇守蜀北,无法调动,赵云因反对伐吴而留为后援,而无一人在阵中。刘备所用将领,多为川将,经历阵战较少(这也可以算是刘备自己种下的苦果,夺取益州之后,刘备用于南征北战的主力军团仍是从荆州带来的部队,而川军则主要担负地方治安的职责,而川军中原来较有经验的将领,诸如吴兰又不幸在汉中之战中阵亡),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这也使得刘备不得不以皇帝之尊,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这一点在后来的夷陵决战中,也成为了蜀军的致命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