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为隆庆、万历两代帝师,于隆庆元年二月入阁参赞机务,进入大明王朝的政治中枢,至隆庆六年官拜内阁首辅,由此掀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万历新政,使濒临崩溃的大明王朝,在短期内呈现中兴气象。他生前建立了辉煌功绩,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大改革家。
但是,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却被抄了家,大儿子被逼自杀,家人被发配到边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万历皇帝对尸骨未寒的张居正进行如此清算?
经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第一、君臣之间权利争夺的必然结果
网络配图
万历皇帝初登皇位时,母慈子弱,太后和小皇帝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支撑朝局,辅佐年幼的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因此小皇帝母子对张居正尊崇备至、言听计从,并且张居正的新政卓有成效的。在近十年的辅政过程中,张居正事无巨细、无论政事还是皇帝的私生活,他都要加以严加管束、干涉,甚至还训斥、责骂犯错的小皇帝,似乎忘记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君臣的界线。
万历皇帝一天天长大、成熟,逐渐向皇帝角色转换,皇帝尊严和权力不容下臣侵犯和剥夺。而张居正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对小皇帝的宫闱生活也要说三道四,这使得万历对张居正的态度由尊崇备至转变为暗怀嫉恨。权高震主,是历朝历代为臣子的大忌,而张居正不懂韬晦、不知收敛,依然故我,大包大揽,视皇帝如懵懂不知的幼童。殊不知,此时皇帝心灵深处的仇恨正慢慢发芽、生根。张居正生前,万历皇帝无法撼动他的权威,但所有的积怨都在他死后爆发了。抄家、儿子自杀、家人发配边疆……,这些人祸全都降临到张居正的家族身上了,由其家人来承受这些飞来横祸。我们设想:假若张居正不死,亲政后的万历皇帝迟早也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的,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张居正的被清算和家族的灭门之灾是君臣之间权力争夺的必然结果,也使得万历皇帝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第二、长期受压制的政敌以及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官僚集团的反攻倒算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一死,长期受到压制的政敌以及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官僚集团联合起来,发起了猛烈的“清算风”,弹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到了万历皇帝的御案上,弹劾他结党营私、奢侈淫逸、口是心非。一向对张居正敬重、信赖的万历和慈圣太后完全没有意料到。尤其是万历,精神上受到了无情的打击,他视作依靠,并尊重备至的张居正,背地里竟然会是这样一幅龌龊的面目;他痛感皇帝的人格受到愚弄,天子的威严遭到侵犯,由此开始一场长达两年的清算张居正运动。张居正生前的一切荣耀被剥夺,亲信遭受清洗,家产被抄没,大儿子被逼死,家人被充军边疆。这次清算,万历和太后固然是发泄了私愤、洗去了耻辱,可是对于国家却不是什么好兆头,它结束了隆庆、万历初年的改革,使稍有起色的明朝又重新步入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
网络配图
第三、万历皇帝贪财好利,也是推动清算的重要原因
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出身于小商贩之家,贪财好利,潜移默化地万历皇帝也继承了他生母李太后的这一个恶习。他常在宫内外搜寻一些珍奇玩物,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收取大臣的贿赂,碰到奇珍异宝就明争暗夺,占为己有。万历皇帝总感到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花起钱来却不能为所欲为。当时,万历的同母弟弟潞王已年满十六岁,面临着婚娶了,可操办婚礼的银子无法筹齐,李太后十分烦心。正好这时候,云南道御史羊可立上了一道“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乞严行查勘”的疏奏,已废辽王次妃王氏也奏称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都说得有根有据。再加上冯保抄家,所得巨万,贪财好利的万历皇帝好不动心。至此,张居正家族厄运难逃。此次抄家一共抄得黄金一万余两,白银十几万两。
第四、一人独大,后继无人,致使死后无人帮衬。
网络配图
张居正生前不注重培养人才,改革的千斤重担无人承担,自己的衣钵无人继承,也是他如此迅速而彻底败亡的一个原因。张居正有着致命的缺点:刚愎自用,偏信偏听,喜欢阿谀奉承之徒,打击直言敢谏之士。临到万历皇帝向张居正清算的时候,朝臣们一呼百应,奋勇争先,却没有人敢替他说话,替他伸冤。相反,那些受他提拔、被他重用的新政人物,为了撇清关系反倒成了清算张居正的急先锋。对比而言,晚晴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棋高一着!生前着力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将自己的衣钵全部传于学生李鸿章;李鸿章不仅独力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延缓了清朝灭亡的步伐,而且其终生都视曾国藩为恩师,极力维护其声誉和名望,曾国藩可算是封建时代功成身退的绝佳例子。
万历皇帝对首辅重臣张居正的清算,致使厉行十年的万历改革戛然而止。而历经两百年风雨的大明王朝,在六十年后,被农民起义军的浪潮冲击得土崩瓦解,最终,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吊死在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