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宫人们发现一向早起的皇帝陛下今日没有起床,宫人们小声呼喊也没有回应,走进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人就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赵匡胤。赵匡胤驾崩以后,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紧接着一些关于赵光义登基的猜测也就出现了,那么赵光义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网络配图
一、王继恩为什么干自作主张,赵光义为什么急于修改年号?
宫人们发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以后,立刻向开宝皇后宋氏报告,宋皇后在惊慌之余让太监王继恩出宫,去宣二皇子赵德芳进攻,很明显想让赵德芳继承他父亲的皇位。但是王继恩没有去东边赵德芳的府邸,而是径直向西去了晋王府。在皇宫中焦急等待的宋皇后,没有等到“她的儿子”赵德芳,而是看到她的小叔赵光义正在走进大殿。知道大势已去的宋皇后只得对赵光义将“吾与德芳都依靠官家了”,而赵光义的回答很大义凛然“共富贵,共富贵”。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王继恩虽然是一个高级太监,但决定帝国未来继承人的大事不是他一个太监能够决定的;他去找赵光义请他登基,万一赵光义拒绝了他该怎么办?没有把握他敢冒着被夷三族的风险去找赵光义?很明显,王继恩心里有底;换句话说,这是赵光义和他商量好的。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于公元976年的11月,当时的年号是开宝。而赵光义登基以后立刻更改年号,将新的年号定为太平兴国,这可以说是对他哥哥的大不敬。一般来说,前任皇帝在驾崩以后,新任皇帝处于对前任的尊敬,基本上都会在第二年再更改年号。而赵光义却在他的哥哥尸骨未寒之时,急急忙忙的宣布更改年号。已经是11月,又什么急迫的事让他连区区两个月的时间都等不了。作为以孝治天下和以文治国的宋朝,赵光义如此急迫的修改年号就不怕文人寒心和耻笑吗?
网络配图
二、赵普为什么在赵光义登基四年后才说出“金匮之盟”?
在赵光义登基的第四年,赵普说出了赵家内部的金匮之盟,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按照赵普的说法:原来,在太祖太宗的母亲杜太后弥留之际曾经问过赵匡胤“他为什么能够得到江山”?赵匡胤回答“都是祖宗的恩德”。而杜太后摇摇头说道“是主少国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呀”。于是,赵家立下了规矩,赵匡胤驾崩后,二弟赵光义即位;赵光义驾崩后,三弟赵廷美即位;赵廷美驾崩以后,再将皇位传给已经长大的德昭或者德芳。这样一来宋朝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江山也会一直在他们赵家的手里。
这里我们要分析,赵普早不拿完不能为什么偏偏在赵光义登基四年以后才拿出来?在宋太祖时期,赵普和赵光义是政敌的关系,二者水火不容,赵普被罢相也正是赵光义的政治手腕。而在赵光义当政以后,赵普却得以恢复宰相的职位,很显然二人达成了某种政治和解。赵普为什么要在赵光义登基四年以后才拿出来,如果这份东西真的存在,在赵匡胤驾崩时拿出来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吗?在登基四年以后才拿出来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网络配图
三、赵光义为什么要残酷对待侄子和弟弟
在赵光义登基的第三年发动了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目的的北伐战争,而此战宋军大败亏输,全军折损在8万以上,宋太宗赵光义身中三箭狼狈回逃。在赵光义回到开封以后,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前来问安,并请求宋太宗能够下拨金银,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而赵光义的回答是“等你做了皇帝再收买人心吧”!当夜,赵德昭就“自杀”在自己的寝宫。两年以后年仅22岁的太祖二子、险些可以登基的赵德芳在自己的府邸“自然死亡”,没错,22岁的人“自然死亡”。
在公元985年,部下报告魏王、三弟赵廷美准备在洛阳谋反,另立朝廷。最后赵廷美被封为庶人,全家被发配到了房州。两年以后,赵廷美也在房州“自杀”。我们先分析一下赵廷美,在金匮之盟中清清白白的写着“赵光义驾崩,三弟赵廷美即位”,只有赵廷美身体健康,能够活得过他的哥哥,这个天下早晚是他的。由于赵廷美比赵光义小很多,所以熬死他的二哥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德昭和德芳就更不用担心了,尤其是德芳作为最小的继承人,他完全可以熬死前边的所有人,自己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而赵光义的弟弟、和侄子先后“离他而去”,是他的皇位只能传给他自己的儿子。对于这些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联合赵普一个编造了金匮之盟的谎言。然后为了仿制弟弟和侄子根据这个盟约顺利即位,他又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让这几位所谓继承者全部消失。最后由于金匮之盟中的所有继承人全部死亡,帝国的皇位就不得不由现任皇帝赵光义的儿子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