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创立汉朝后,两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在这四百多年中,刘氏一脉极快地发展着,渐渐成为了一支人数十分庞大的队伍。而关于是否是刘氏族人、是否是刘氏族谱的争议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成都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刘氏家族,那里也有一个刘家的祠堂,每年近六百多名刘氏子孙会从各地赶来,为祖先上坟。他们祭拜的是,在三百年前带领族人来到洛带安家落户的祖先刘立璋。而这洛带的刘氏子孙的手中有一本《刘氏族谱》被妥善的保管着。
这本线装本《刘氏族谱》,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有些扉页也已经被损毁。在这本族谱的第四页上赫然写着“刘邦”二字。所以这些刘氏子孙就认定刘邦是自己的祖先。这本族谱的保管者就是排在第181代。
除了族谱外,他们另有碑文为证。在祠堂内有一块光绪年间的墓碑,上面镌刻着“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的字样。这洛带的刘家人也就因此而认为,自己乃是刘邦的后代。
单凭这一份在民间流传的族谱,很难就此考证这一带的刘家人就是刘邦的后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族谱还是有着它特殊的价值。因为族谱上是从刘累开始记载的,而刘累则是夏朝的御龙官,也就是舞龙师,而在史书上也有着关于这个人的记载,因而这本族谱就成了最好的证明。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项羽出身于名门,素来以勇武而闻名。而刘邦出身农户,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一副泼皮无赖的模样。这样貌似有云泥之别的两个人,等待他们的结局又怎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逆转呢?项羽败给了刘邦,一步步走向绝路,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一:项羽性格的因素。也许是出身名门的优越感,也许是以往的战绩带来的成就感,这种种都让项羽变得刚愎自用又盲目轻敌。再加上他本来就优柔寡断,胸无城府,很容易就会被刘邦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当年,在鸿门宴之中,只要项羽能够当机立断,除掉刘邦,那么等待项羽的就完全是不一样的结局。可惜的是他不听范增的劝谏,听信刘邦的话,一意孤行,将刘邦放虎归山,为日后的争霸引来无穷的祸患。
其二:项羽不能慧眼识珠,身边也没有像刘邦那样多的谋士良将。在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可惜项羽没能发现他的才华,也没有重用他,致使韩信转投刘邦,成为日后牵制自己的一大障碍。另外,项羽的身边真正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只有范增。但是项羽却中了刘邦的反间计,进而怀疑范增,弃而不用。这样一来,项羽就犹如自断一臂,又如何与刘邦相争呢。
其三:项羽民心尽失。自古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项羽曾屠杀秦降兵近二十万,又在进军咸阳后,大肆烧杀,这样一来就导致民心尽失的结果。反观刘邦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维护百姓安定的生活,两相比较之下,项羽的败局似乎是可以预见的。
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联手灭秦
刘邦和项羽在一场楚汉之争后,迎来了属于各自的结局。他们虽然在不断地争斗,但是他们也曾一起合作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邦和项羽同是反抗暴秦的重要力量,只是一开始在兵力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初,刘邦为了攻下丰邑,向项梁求援,之后刘邦就成了项梁手下的大将。后来,在项梁的支持下,共同拥立楚怀王,建立楚国。
刘邦和项羽听从项梁的指挥,合军攻克城阳,大破秦军。就在此时,项梁战死,为稳定危局,刘邦和项羽内外合作,终于使新立的楚国转危为安。
之后,刘邦奉命西征,项羽因项梁之死,希望可以随军西去,但是面对项羽的请求,楚王拒绝了,于是项羽就奉命北上救赵。
刘邦两攻昌邑,收集项梁等人的散兵,并出击攻打秦军,迫使秦将逃走,秦军元气大伤。并于高阳寻访贤士,得郦食相助,使得他的队伍再次壮大。他一路西行,于蓝田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将秦军最后的抵抗力量一举击破。
之后秦朝王子以向刘邦献上玉玺的举动表示他投降的诚意,至此秦朝彻底覆灭。
刘邦在灭秦之后,得意忘形,流连于咸阳宫的华丽,对旁人的劝谏恍若未闻,直到张良前来,他才清醒过来,还军于灞上。
而项羽奉命北上救赵,在他取得胜利之后,也率军往关中而来。秦朝已经灭亡了,接下来就是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而引起的斗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