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自护送下嫁的公主

2020年07月30日10:43:02

  皇帝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对于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当子女太多,偏心也正常。名号上拔高,多赐银钱,多建府第等等都可以理解。但是皇帝毕竟是天,子女是地,在皇家,子女再受疼爱,也都有限。

  寻常人家,女儿出嫁,父母陪送的情况不多,何况是皇家。不过也不是绝对没有,整个清代,出了一位由帝王以万圣之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她就是和硕温恪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十三女(称八公主),其母为敏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同母。

网络配图

  她的人生很短,才23年,但是在这23年的时间里,她应该是过得挺幸福的。

  她十三岁那年,即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敏妃章佳氏去世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许多事情都已经清楚了。她母亲出身不高,却能在后宫中扎下根并生下三个孩子,可见在康熙心中还是比较占优的,也正因此,章佳氏去世后,她由孝惠章皇后亲自抚养。孝惠章皇后是个苦命人,她没有自己的子女,对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也就多了一份怜爱,也多亏她的这份心,让从小就娇弱不堪的温恪生活里没有孤僻,而是充满了温润的亲情。

  皇族婚嫁向来是以政治为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反正嫁谁都是嫁,嫁到利益最大化,有利于朝廷那就再好不过。在选择驸马的问题上可以看到康熙的用心。

  1706年康熙先封她为和硕温恪公主,然后把她嫁给了博尔济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仓津在家排行第二,最初名叫班第(有5个都叫班第的额驸!),为了避免出现各种尴尬,康熙特别给他赐名为仓津。有的朋友要钻牛角尖了,赐个名就是宠爱啊,还真别说,的确是这样,封建时代,皇帝赐名那是天大的恩宠,一般人求都求不到的。远的不说,就端敏公主,纯禧公主,她们的丈夫名都叫班第,为啥不给赐新名?

  政治意义摆在那儿……

网络配图

  温恪公主下嫁的翁牛特部是漠南蒙古下昭乌达盟的一个部落。在皇太极入关时期,曾给与了清朝极大的支持,尤其在军事上。后为了安抚边疆,清朝采取怀柔之策,在长城以北设立40几家蕃王,相互牵制。以维护国家安定。其中以翁牛特右翼旗实力较强。不过相较于其他主要部落,翁牛特部有一个明显的弱势,那就是没有公主下嫁,康熙将自己的爱女下嫁,并且给额驸赐名,目的就不难想象了。

  这一年,翁牛特草原迎来了翁牛特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大清公主。同时,他们还看到了康熙皇帝的銮驾,因为皇帝亲自送亲!

  于是,这对倍受祝福的新人开启了幸福生活模式:两年后,温恪怀孕,回到京城待产。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熙皇帝启程去承德行猎。而温恪公主因有身孕在身,没有随同大部队前去,留在了京城。没想到,对于康熙来说,这竟然是永别。

  六月二十二日在京的胤祉,上奏给康熙,说及温恪去世的消息。没有史料证明康熙的反应,也无从猜想。只知道康熙的回复是这样的:著奏闻皇太后。近来朕体稍弱,不甚强健。公主乃已嫁之女,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养身(可不是错字,原文如此)罢了。至随朕来此之妃嫔等,匿而不令闻之。

网络配图

  表面故作的冷淡,掩不住内心的无奈与悲伤。康熙最爱的皇后就因难产而死,而今这个女儿也因此离世,对于晚年的他来讲,没有比这件事更痛心的了,人生无常,身为帝王,也无法挽留住任何生命,是以说自己会照常生活。

  回京后,康熙亲自为她篆刻碑文。公主泉下有知,也当幸甚,人生虽不长,有如此宠爱,如烟花绚丽,也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