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常,也叫做“陈成子”是初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常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的收进方法来争取民众的赞同。后来要杀害齐简公,拥护齐简公的弟弟齐平公,自己任命为相国,扩大自己的封地,诛灭大臣中能力较强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常欲作乱于齐”这则典故就是来自于此,那时候的田常准备在齐国进行造反,但是又顾虑四大家族的强大势力,于是打算调过头,准备调动军队攻打鲁国。鲁国也正是孔子在的时候的国家,孔子听说田常要攻打自己的国家,便对他的众多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先在的地方,是我们大家的家,国家如今受到为难,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之后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出使齐国,但孔子并没有答应,而是让子贡前去。
子贡出发到齐国见到田常,并跟他说攻打鲁国是不明智的的选择,鲁国很穷,城墙都是很薄很矮的,土地不像是那么的整齐,况且鲁国的君王不施仁政,大臣虚伪,军队懒散,一点也没有军队的样子,所以你攻打了也并没什么用,还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比我们鲁国强得多,还容易攻占。田常不以为然,似乎有些怒了:“你说的不容易,在外人眼里是容易的,你又何必告诉我这些话?”子贡利用强国和弱国之间力量与权力对比讲给他听,似乎田常有些动摇了,但又害怕自己国家的臣民怀疑,于是子贡趁机说:“你可以先按兵不动,我出使吴国,劝说吴王救援鲁国在讨伐齐国,你就可以带兵与吴国交战。”于是田常答应了这样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常--有才之士当为知己死”每每写到这一类人物时就会充满争议,我明白我们的国家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人物,最后的将士也在辉煌的屠杀下断送了性命,而我们还在麻木的苟活中沉睡。
田常,一位曾经带着鄙夷的眼光打量秦国,用嘲讽攻击着秦国百年来的混乱和落后。他想要看到秦国的恼怒和唾骂,然而秦王是静默坚韧的的君王,于是田常选择用自己的鲜血来宣扬秦国君王的坦诚。
历史故事回味无穷,但到底田常为什么会自杀,不自杀不行吗?从历史情节上看,秦公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反而在听了他的一席话之后,非常的欣赏他。那会的他明明可以完全离开秦国,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自杀。有人就会质疑,表示非常不理解他的做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法之多,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要归根结底,肯定还要追溯到“士及其精神”。究竟什么是“士”,什么又是“士精神”。孔子曾今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很多古诗集里就能就能看得出,“士”的做人原则就是“舍身取义”,一个合格的士就应该具备百折不挠,坚强顽抗的意志,情况紧急时能献出生命。
在古训的回味下,回过头再看看田常,他的做法不就是“士”的表现吗?田常身为将领几番捉弄贤士,还离间秦国将士离开秦国。但这些秦公并不在意,还被他所做的《非秦九论》所折服,因此田常自觉惭愧,用自己的生命成就秦公的仁,彰显秦公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