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法高明吗?

2020年07月25日04:39:45

  徐庶为了能够忠孝两全,“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徐庶进曹营的时候,一言不发。当时看来,很多人都赞成他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忠于原来的主人,另一方面也侍奉了自己的老母亲。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法高明吗?他的这种行为给别人以及给自己又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别介绍徐庶忠孝两全与徐庶误人误己这两种不同的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徐庶降曹救母是忠孝两全

  曹操为了迫使徐庶为自己所用,软禁了徐庶的老母。按实说,曹操的这种用心是良苦的,只是他所用的手段忒损了一点。徐庶是一个忠义孝顺之人,曹操软禁徐庶的老母,逼他就范,这无疑将徐庶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回家救老母,就必须离开明主刘备,这对徐庶来说等于不忠;如果留下来继续辅佐刘备,老母就会因此被害,这对徐庶来说等于不孝。

  古往今来,在忠、孝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不管人们是取忠,还是取孝,都只能有所舍,有所取。然而,无论是舍弃忠义,还是舍弃孝道,都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因此,那些仁人志士们留下了美中不足之处。徐庶作法则与众不同,他既回家救母以尽孝,又“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尽忠,这样,尽忠与尽孝就在徐庶的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首先,当徐庶接到老母的书信时,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家救母。徐庶自从投了刘备以后,是很受刘备重用的。那么,他为什么在接到了老母的书信之后就决定回家呢?这里除了“子母乃天性之亲”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老母今被曹搡奸计,赚到许昌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二是徐庶的弟弟徐康新近已亡,他的老母“举目无亲”,“无人侍养”,按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即使没有曹操囚禁之事,他也应该回去照顾老母。因此说,徐庶“弃官”回家完全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

  其次,徐庶在临行前,又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他虽然不得已要离开刘备,但是却仍然念念不忘刘备的知遇之恩,仍然真心实意地关心刘备的事业。

  徐庶为救老母,本来归心似箭,但走出好远之后又突然返回来,特意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虽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是他只讲了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句话,这一点信息只能吊刘备的胃口,尚不足以使刘备得到诸葛亮。徐庶的推荐则不同,他不但讲了伏龙就是诸葛亮,而且讲诸葛亮的身世、住处、性格以及请其出山的方法。正因为徐庶提供了这些信息,才使刘备“似醉方醒,如梦初觉”。 

  徐庶不但为刘备提供充分的信息,而且不辞劳苦,绕道卧龙冈,亲自劝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哪知诸葛亮竟非常生气地说:“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弄得徐庶“羞惭而退”(见第三十七回)徐庶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很显然是为了刘备的事业,因为诸葛亮并不领他的情。可见,徐庶在尽孝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尽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徐庶在临行之前曾经向刘备发誓说:“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徐庶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徐庶的老母死后,他便为老母居丧守墓,这尽管是当时的一种礼俗,但也不能不说是徐庶不为曹操所用的一种方式。后来,曹操为了收买人心,曾派徐庶至樊城劝降刘备。徐庶见了刘备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将曹操的阴谋告诉了刘备。在赤壁大战前,宠统过江献连环计,回到江边时被徐庶说破了用意,曾吓得庞统“魂飞魄散”。然而,他只是自己心知肚明而已,并没有以此向曹操请功。从徐庶的这些表现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

  2.身在曹营心在汉是误人误已

  从徐庶的目的看,他的确想要做到忠孝两全,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他既没有真正尽孝,也没有真正尽忠,而且还耽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所做的几件事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首先,徐庶虽为救母而回,实际上却害了自己的老母司马徽得知徐庶回许昌救母之事,就十分痛惜地对刘备说:“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果不出司马徽所料,当老母见到徐庶之后,勃然大怒,拍案骂道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耳!”说完便“自缢于梁间”。曹操先前是想要将徐母斩了,但是他终究没有下手。只要曹操不下手,徐母也犯不着去自杀。现在徐回来了,情况就不同了,尽管徐庶是一片孝心,但是,因为徐庶的本得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从曹操“厚待”徐庶老母的行为,从曹操听说徐庶来到,“遂命荀或、程昱待一班谋士往迎之”的举动,从曹操对徐庶说:“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的语言等表现中,不难看出,曹操还是真心想要重用徐庶的。 

  徐庶不为曹操所用,其实对曹操并无大的影响,因为曹操手下已有众多的谋士,多一个徐庶,少一个徐庶可以说都无所谓;然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策略,对他自己的损害却是十分严重的,这使得他虽怀“王佐之才”,却一生无所作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的这种行为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与曹操赌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也遇到了几乎与徐庶完全相同的情况,但是关羽却采取了与徐庶完全不同的策略。哪一个策略更好一些,我们来比较一下就可知道。两个人所遇到的情况相同1徐庶是在曹操攻打新野,老母被囚禁的情况下降了曹操;关羽是在曹操攻打小沛,两个嫂子落到了曹操手里的情况下降了曹操。可见,两人降曹都属迫不得已。徐庶“心在曹营心在汉”,是暗中不降曹;关羽是事先提出“降汉不降曹”的明确条件,是公开不阵曹操。可见,两人都不是真心投降曹操。两个人所采取的策略不相同。

  徐庶进曹营之后,“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而关羽则不同,他不但接受曹操所赐的住宅、美女、锦袍、名马等等,还接受了曹操所封的汉寿亭侯之爵。徐庶无语进曹营,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关羽在这一点上也大不相同,他积极主动地寻找立功的机会,为曹操斩颜良,诛文£,解了白马之围。要知道,关羽降曹正发生在“曹阿瞒许田打围”(见第二十回),“国贼行凶杀贵妃”(见第二回)这两件事之后不久。

  两个人所得到的结果不同。徐庶为了救自己的老母,却害死了老母;关羽为了保护两个嫂嫂,最终使两个嫂嫂毫发未损。徐庶终身不设一谋,因此一生也没有留下任何业绩;关羽虽然为曹操杀了两个敌将,却使自己的威名大震,成为义勇双全之人。

  通过以上的比较不难看出,关羽对待曹操的策略要比徐庶现实得多,明智得多,而且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