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是汉灵帝的宠臣,不仅《后汉书》中有记载张让简介,而且在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也介绍了张让简介。通过张让简介得知,张让大约生于135年,卒于189年。张让是东汉汉灵帝时期有名的宦官,汉桓帝在位时,张让还是一个小黄门,后来深受皇帝的宠信,官至中常侍等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让少年时,就已进入宫廷做事。张让在宫廷中会说话,会做事,所以很快便得到汉桓帝的欣赏。等到汉灵帝登基后,他对张让更加宠信。宦官曹节死后,张让成为宦官权力中心。张让经常利用职位之便,大力敛财。
朝廷之外有寻求张让帮忙的人士,都要给张让很多钱财。张让明目张胆的勾结权贵,肆意收取贿赂已成为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汉灵帝非常宠信张让,所以没有人阻止张让敛财行为。
公元184年,黄巾军爆发起义,郎中中山张钧给汉灵帝上书说,黄巾军之所以会爆发起义原因在于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经常利用职位之便敛财,导致百姓们哀怨四起,最终爆发起义。
张钧上书的目的旨在告诉汉灵帝,让他杀掉杀掉张让等人,这样才能平息战争,稳固汉朝的根基。但是汉灵帝丝毫没有听取张钧的上书,日后反而更加宠信张让。在汉灵帝的庇护下,张让被封为列侯。等到汉灵帝去世,皇长子刘辩登基为帝后,在袁绍谏言下,张让投河自杀。
张让的评价
张让是东汉朝廷有名的宦官,汉灵帝十分宠信张让,常说“张常侍是我父”。关于张让的评价在《后汉书》、《三国演义》等众多书籍中都有提及。关于张让的评价,董卓、袁绍等人都有说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卓曾评价张让说:“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从董卓对张让的评价可得知,张让是一个乱臣贼子,他常以职位之便来侵夺百姓的财产,并且笼络朝廷权臣,导致汉灵帝朝廷乌烟瘴气。
公元185年,南宫遭遇了火灾,张让等人为了让汉灵帝重修南宫,便教唆汉灵帝增收田地税,以此来筹集重建南宫的钱财。在张让的建议下,汉灵帝决定征收太原等地的木材和带有花纹的石头。征收的木头送到京师之后,检查木材的太监常以木材不合格为由,以便低价收购木材。
比如值十分的只给一分,然后太监又把木材卖给宦官,但是宦官不会立即购买,所以木材越堆越多,腐烂的也更多,导致南宫重建工程迟迟未能完成。为了筹集修建南宫的木材,太守们为了履行汉灵帝的命令,便增加收购木材的数量。
在重压下,百姓苦不堪言。除此之外,张让的生活十分享奢,张让倚仗汉灵帝的宠信,经常利用职位之便来收敛大量的钱财。张让用收敛而来的钱财修建了华美的住宅。张让为了不让汉灵帝发现,便不让汉灵帝登高远眺,以此来防止汉灵帝对自己的猜忌。
张让是如何死的
张让是十常侍之一,是东汉汉灵帝时期有名的权臣。通过了解张让的故事得知,张让是权倾朝野奸臣,他经常利用职位之便笼络朝廷官员,并且勾结权贵压榨百姓。那么这样的一个大奸臣,他的下场是什么,又或者说张让是如何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张让的生平经历,《后汉书》也有提及,其中也提到了张让是如何死的。说起张让的“发家致富”史,不得不提的便是汉灵帝。汉灵帝在位时期,张让非常得宠。汉灵帝常以“父亲”称呼张让,由此可见汉灵帝对张让的喜爱之情。
正所谓权盛极衰,随着汉灵帝驾崩,张让坦荡的官途也随之戛然而止。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随后黄长子刘辩继位称帝。汉灵帝在世时,张让倚仗汉灵帝,将东汉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引起了很多朝廷官员的不满。
等到刘辩登基后,时任中军校尉的袁绍立马上书给刘辩,让君主杀掉张让等宦官。随后,张让、赵忠等人知道了袁绍的计划,为了自保便杀掉何进。袁绍为了清除东汉朝廷宦官势力,带兵杀掉了以赵忠为首的宦官。
眼看就要被袁绍所杀,张让等几十人劫持了汉少帝刘辩并匆忙逃往黄河。袁绍得知张让行踪后,立马率兵追捕。张让匆匆行进,但是还是未能逃脱袁绍的追杀。张让得知此次已经无路可退,便悲恸的向汉少帝刘辩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于维护东汉的根基。张让见汉少帝不为所动,随即投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