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大将姜维北伐的目的是要灭亡魏国吗

2020年08月02日04:31:23

  众所周知,姜维北伐最后的结果是比较失败的,估计姜维自己也知道自己北伐不会取得什么成果,至多不过是拖延几年蜀国的寿命,那么姜维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以至于他的一生总共北伐多达十余次,北伐的目的又在哪里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来北伐虽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却是唯一的选择,蜀国地处偏僻,人少,人才更少,相持下去迟早会灭亡,所以北伐是不得不进行的,北伐的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的进攻来找到魏国的破绽,希望求得生存机会。其次姜维怎么说也是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两人亦师亦友,可以说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对于姜维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的情感上他就不能抛弃北伐这个诸葛亮的遗志。

  再来姜维当时的身份也是比较尴尬的,他本来是魏国的将领,是被诸葛亮招降的,为此诸葛亮还放弃了进一步攻打曹魏,可以说姜维这个降将的身份对于他的制约是很大的,虽然他一直是被诸葛亮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但是其实蜀国上下对于他都有着一种排斥心理,为了自己个人政治上的需要,他也得继续坚持北伐,否则他的价值体现不出来。

  而且当时蜀汉内部的矛盾是很大的,因为蜀汉立国的根本是光复大汉,但是当时汉朝灭亡已经很久了,百姓已经不渴望汉朝了,而朝廷内部也是有着不同的声音,而自古以来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进攻,当年的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等等都是如此,所以说姜维的北伐也是为了缓解政治上的压力。 

  姜维北伐兵力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维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诸葛亮的时候,蜀国数次北伐就没有多少兵马,也就是5-10万之间,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将近10万的兵力。而到了姜维北伐的时候,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蜀国的国力有所增强,但是姜维可不是诸葛亮,没有诸葛亮的那个声望,也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兵马,在早期的时候每次出兵还有费祎压着他,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姜维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等到费祎死了以后,姜维总算是解放了,能带的兵多了一点,但是其实也是有限的,顶多也就是5万左右的样子,从《魏书》来看,姜维统帅“步器四五万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众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说的兵力一来多有夸大之处(从气势上吓到敌人),再来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运粮的后勤兵,所以姜维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万人,而到了后期,随着一次北伐的失败,姜维的兵权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计也就2万左右的样子。 

  姜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纵观史书,对于姜维的北伐有着很多的记载,而且后人对于姜维北伐的评价也有不少,其中姜维北伐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人们的焦点,这里小编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蜀国本身的国力远远不如曹魏,自古以来,战场上面可能有不少以弱胜强的,但是姜维的北伐归根结底是两国国力的综合交锋,这样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而且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就一步步开始走下坡路,单单有一个益州的蜀国无论是兵力还是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这一点其实诸葛亮、姜维都知道,但是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

  第二点就是姜维的身份,姜维是一个降将,在蜀国的威望本来就远不如诸葛亮,再加上当时蜀国内部政治非常昏暗,刘禅无能听信宦官,使得姜维不能全力发挥。

  第三点是因为当时蜀国内部的人才极度缺乏,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一辈的已经老的老,死的死,而新的还没有出现,不只是朝中没有好的文官,就连带兵打仗也没有人可用,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

  第四点,也是因为姜维面临的敌人其实很强,先不说魏国本身国力的强大,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可以说魏国一代一代都有人才挺身而出,也让姜维一直都没有什么收获。最后一点就是蜀汉的旗号就是恢复汉朝,而当时汉朝灭亡已经很久了,人们对于汉朝早就没有留恋了,再加上魏国的各项制度也都比较完善,人民也都比较信任曹魏,所以说姜维的北伐其实是违背了民心的,有着这样多方面的劣势,姜维的北伐又怎么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