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是怎样失败的:作战经验太少

2020年07月15日15:49:05

  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从赵括本人的性格和特长说起。他这个还是比较直爽的,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城府,所谓初生牛犊,他有着创新精神、不惧怕困难和危险,再加上出生于武将世家,天生对于排兵布阵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记忆能力很好,对于孙子兵法之类的书早已是烂熟于心,并能结合不同的战争场景加以转变。

  就算是如此,赵国军难道会觉得赵括比廉颇老将更厉害么?为何一意孤行将廉颇换下来,换上了赵括上场。这其实是有着外在助力的,那就是秦王的挑拨,外加赵国军察人不明,所以导致了中途换帅,这可是兵家中对敌的大忌啊。

  换上赵括,赵括的失败是两方面,一个从自身找原因,还是太嫩了,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临场对敌的应变能力很差,但是他也有着他的优势,他果决,敢于下判决。这点在此战役中也获得了不少先机。

  另外一个便是对方主帅白起,白起可是相当厉害的,比廉颇甚至还厉害,赵括作为新人来说,就算是理论有多么扎实,但是实践的操作却是很差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实践操作经验很厉害,但是对于白起来说还是小儿科。

  可以说,换下廉颇,已经为长平之战的败局画上了句号了。

 

  白起大破赵括的地方

  白起与赵括的认识、结缘都是起源于一场战争,赵国和秦国的那场大战。那场战役可称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可称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牵涉的兵力之多极为罕见,战役结果对后期的赵秦二国的势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谈谈长平之战,到底是场什么样的战争,它起源什么,发展中又出现了什么事情,最后又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长平之战起源于秦国的野心,但秦国当时野心的针对目标并非是赵国,而是韩国。秦国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已经对秦国的那么小片的疆土产生了不满足,秦国希望能够一统天下,那么要想达到这目标,必须要先兼并各国,从而实现完全的统一管理,于是秦国便将目光瞄准了邻国韩国,在对韩国的战争中,秦国几乎已经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然,韩国眼见打不过秦国,自己的实力不行怎么办,那就去搬救兵呗。救兵还要考虑地理位置,远水肯定不行,于是韩国向赵国救助,赵国也一口应允了,开始查收秦国与韩国之间的战争。

  秦国一看,怒了,凭什么你小小的赵国来插手我们之间的战争呢。既然你不知死活,那我就先将你灭了吧。

  于是秦国便派出大将白起,出征赵国,赵国君起初派出老将廉颇镇守长平,但后中奸计中途换将,此战战役大败,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赵括白起

  赵括和白起,分别是哪国人,因为什么出名,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以至于将两者的名字并列放在一起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先来谈赵括,赵括看其姓氏便可得知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他从小便被当作神童看待,以其记忆力之强大闻名于诸国,对于文字他几乎可以过目不忘,另外赵括出名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因为其父的光芒辐射,其父赵奢可是赵国的一大著名武将,是赵国防守的主力部队,而赵括从小也深受其教诲,对于兵法也有相当的兴趣,对排兵布阵可谓是很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白起,光从名字是看不出他的出身与来历的,但实际上他是秦国嬴氏一族的分支,从小较为沉默,他与赵括同样痴迷于兵书的研究,他最初是被魏冉看中,进而引荐给了秦国军,白起自此正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之路,他经历大小战役80余起,大部分都是以胜利为结局,后人曾封他为战国四大将军,从而可见他的武力和兵力的不一般。

  二人,其实本来并无交集,但战国时间战事多,而秦国的野心也是极其之大,妄图一统天下。所以,作为秦国的大将军白起也奉命攻打赵国国都,此战本是由赵国老将廉颇赢敌的,但廉颇只收不攻,赵国军不满于他,便调派赵括为主帅,希望赵括能够打败秦国。

  但赵括,初生牛犊,哪里是白起的对手,虽竭尽全力仍以战败为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