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的“血肉磨坊”:血腥的罗店争夺战

2020年07月06日14:02:59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战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淞沪绞肉机。当时日军和国军双方都投入最精锐的重兵,集中数百架飞机和数百门火炮,参战的日军军舰也有40多艘。可以说,国军这方面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不敌的,尤其火力上差别太大,完全被日军压制。

  一战时期已经证明,战场上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伤亡来自于火炮等重武器或者说多人操作的武器,轻武器造成的伤亡是很有限的。那么基本只装备轻武器的国军的处境可想而知!当时国军靠什么支撑呢,说实在的就是,就是靠意志力,靠着誓死不做亡国奴的一股劲。中国自祸国殃民的清朝末年开始的百年国耻,让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他们愿意以死报国,宁死也不做奴役!也许有的朋友看过一部电影叫做《三毛从军记》,说的就是三毛参加淞沪会战的故事。在一开始接受新兵训练的时候,训练的教官用浓重的山东腔说:日本鬼子大兵压境,我们是国难当头,这种关头谁也不能有一点犹豫,谁犹豫,就是他娘的孬种!不错,真正的中国人都不是孬种,就连三毛这样的流浪儿也知道学岳武穆,跟日本鬼子拼了,更不用说那些五尺高的汉子了。

  可惜现代战争意志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并不能决定一切。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此次淞沪会战真是非常惨烈,国军为此付出了相当巨大的代价。如果说德械师进攻日军海军陆战队是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进攻阶段。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全力阻止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在上海的登陆。这个阶段也称作反登陆阶段,整个过程相当的残酷和悲壮。

  尤其罗店的战斗号称血肉磨坊,是激战中的激战。而另外日军主攻方向的宝山战斗也是激烈异常,号称人肉搅拌机。单纯一句激烈,惨烈,也许你感觉不到什么。用冯玉祥的话来描述一下吧!冯玉祥十几岁参军,戎马几十年,什么惨烈的战斗没有看过,心肠也绝对的硬。但回忆淞沪会战,冯老将军悲痛的说: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无数部队填进去就熔化了!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

  冯玉祥的话,可谓是当时最好的描述。日本军部在得知上海的1万海军陆战队无法支持,随时可能覆灭以后,最终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同时,中国这边也在总动员,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而两国动员运输的速度,可以最好的看出两国国力军力的巨大差距。日军由于军力国力强大,对于军队的动员能力和运输能力远比中国强大的多,他的增援是非常快速的,基本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中日两军正式在上海开战是8月14日,仅仅4天后的18日,本来准备要在青岛登陆作战的日军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共两个大队约1400人就已经赶到上海增援。

  而1天后的19日,另一股也准备在青岛登陆的佐世保的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2000多人赶到上海来。这两股生力军都是非常完整的成建制精锐部队,这近4000人的兵力勉强帮助上海的日军稳住了阵脚。要知道当时在上海主攻的国军不过是逐次赶到36师,87师,88师和98师一部,最终总兵力不过3万多人,后来也不过约5,6万人。而日军本来防御部队则有1万人,加上一边处于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防御,1个兵相当于进攻的3,4个国军,占了极大的便宜。

  而且除了日军海军陆战队自己装备的大量重炮和坦克以外,日租界虹口和杨树浦核心工事背后1,2公里就是黄浦江,上面停靠着日本联合监督第3舰队的30多艘战舰,重炮总数数百门之多,是极为强力的火力支持,在加上东海上面四艘日本航空母舰,以及台湾地区的大约500多架飞机的空中支持,也基本掌握的制空权。

  实际上,日军这1万人加上后来增援的4000多人加上海空军的重武器优势,其战斗力已经和这6万国军相当,国军在短短4天时间想要吃掉他们是不可能的。不过因为国军德械部队进攻的英勇凶狠,日军在5日之内丢失了所有次要阵地,伤亡数千人,余部全部退守到以基础核心防御工事中死守。中国的炮兵,海军,空军也是尽了全力,空军甚至采用自杀性攻击,驾驶飞机直接撞向日本军舰。

  而日本军部见上海危急,随即下令派遣部队,而由于日军上海指挥官长谷川清中将认为自己最多只能支持3到4天,根本无法支持到6天以后的2个增援师团的到来。日本军部被迫将已经准备起航的4000多精兵全部投入上海,虽然挽救了上海的日军,但由此也严重影响了日军在华北的作战。日军登陆青岛是3个多月后的事情了,当时淞沪会战已经早就结束了。

  在调动一部分部队紧急增援的同时,日军增援的主力2个师团和大量额外配属的部队也在一周内全部集结完毕,轻重武器和满足的弹药全部装船。这两个师团在8月21日从日本启程,8月22日到达浙江省的舟山群岛(日军在此处占领了一个最北方的岛屿做中转站)稍作休整,准备23日即全部登陆作战。这2个师团组成了所谓的上海派遣军,由著名的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下属藤田进第3师团,山室宗武第11师团以及大量配属部队,总兵力近10万之众。当时国军已经有36,87,87,98师,中央教导总队一部以及其他各零散部队在上海市区,浦东和郊区一带,兵力也不过10万人。

  此时蒋介石已经下了全国征调令,约22个师的部队逐步进入江浙两省,并且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进入淞沪战场。相比日军集结部队和运送到战场的迅速性,由于中国各方面远比日本落后,单单运输上就差了一大截。以9月份赶到上海的桂军来说,他们早在七七事变已经就开始行军,但一路堪称长征。他们需要徒步从没有公路的省内边远地区赶到广西交通枢纽之一的全州,一路上所有辎重全部靠士兵和民夫自己肩挑背扛。到了全州以后,乘船赶到湖南的衡阳。再从衡阳下船,坐火车沿着粤汉铁路北上到达武汉,再换乘轮船渡过长江,然后转火车沿着平汉铁路北上再转津浦铁路前往南京,到南京以后换乘宁沪铁路(当时叫做京沪铁路)辗转来到京沪一线,最后一段因为日军飞机轰炸,被迫在常州无锡下车,冒着日军轰炸急行军100多公里进入上海。

  这种方式行军,让人也没有话说!所以国军一方虽然早在日军动员之前就下了命令,直到开战一周以后,绝大部分国军还在增援的路上,有的部队直到淞沪会战打完也没有赶到上海。不过虽然说国军增援部队前进相当困难,毕竟50,60万大军都在向上海前进,迟早会到达目的地。日本方面登陆的这2个师团加上之前的海陆军战队也就10万人,两军战斗力再次被拉近了。一方面是在上海的日军情况危急,一方面是国军大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开往上海。这样一个难题就摆在松井石根面前,他的增援部队到底要怎么用?

  松井石根这个老家伙当时已经年近60岁。他早在1898年就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参加过日俄战争,是日军现有高级军官中资历最老的一个,当时的军衔为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在日军中的名气不小,是一个很有名的军事专家,在军内享有盛誉。在淞沪会战前的1935年,松井石根由于年纪较大身体不好,已经退出现役,实则等于退休了。不过淞沪会战开打以后,日本军部考虑到松井石根夫人军事能力在陆军中是顶尖的,加上他曾经担任过驻上海武官,也曾经在关东军长期服役,对中国各方面有相当的了解,是所谓的中国通。

  能力加上经验,看起来松井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淞沪会战开始以后,日本军部在8月将其重新征召加入现役部队,稍后任命他为上海派遣军总司令。这个后来在南京下令屠杀无辜平民的老禽兽的头脑不笨,一般来说真正的大奸大恶之人都是很精明的家伙,蠢笨的家伙就是想害很多人也不太容易他认为此时增援部队如果单纯去解救被围困的海军陆战队,恐怕是得不偿失的,等于把自己部队送到烧着火的锅中,必将陷入苦战。那么此时不如凭借日军海军空军的优势,强行在国军后方登陆,切断一线作战国军和后方的联系,随后将其全部歼灭,占领整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