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传奇经历的人物

2020年07月20日16:44:40

  马周,字宾王,出生于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就离世了。但是,马周非常勤奋好学,通过努力,他熟读《诗》、《书》、《春秋》等书籍,而且他天资聪颖,年纪不大就已经满腹经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周的内心有着济世之才,然而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有些怪异的性格,周围的人很少有瞧得起他的。在武德初年,马周当上了邻郡的一名文职人员,也算是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奈何,这份官职与想象中差距极大,无法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马周觉得太大材小用,遂整日里闷闷不乐,以酒度日。后来,他因不务正业而被刺史达奚茹责骂,马周越发有不得志之感,于是便离职了。

  之后,马周来到了长安,他渴望着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唐太宗的垂青,从而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苍天不负有心人,马周的等待并没有白费,他迎来了一个机会。当时,他已经是中郎将常何的门客。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员每个人都写一篇有关时政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根本不擅长舞文弄墨。于是,马周便替他写了这篇文章。唐太宗看过文章,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会是常何写出来的。自然而然的,马周得到了唐太宗的召见和赏识,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不过,官职虽小,但凭借着马周的才学,升迁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马周觉得自己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心中对于唐太宗也非常感激,从此尽心尽力地为国事操劳。贞观十八年,马周担任宰相之职,同时还兼任太子李治的老师。四年之后,马周终因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最后离开了人世,终年四十八岁。 

  马周机辩

  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父母双亡,度过了一个孤贫的童年。但由于自身的勤奋好学和天性聪颖,马周逐渐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才华。后来,他来到长安,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逐渐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周机辩》这一篇文言文中就详细记述了马周才学中的能言善辩。文章是写马周来到长安后发生的故事,那时他已是中郎将常何府中的门客。当时,唐太宗让百官写一篇文章,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由于常何自身是个武官,于是他就委托马周代为书写。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了许多事件,结果都非常符合圣意。唐太宗在惊讶之下,召见了常何。常何表示这些都是门客马周所提出来的。于是,唐太宗又立即召见马周。在派遣侍从去请了四次之后,马周终于来到皇宫。他与唐太宗相谈甚欢。事后,唐太宗便授予了马周官职。

  马周为人机智善辩,他陈述的奏章没有一次是不符合唐太宗心意的。唐太宗也说过,对于马周,他是“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到了贞观十八年,马周已经身兼两个要职,他处理事情冷静理智、公平合理,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后来,马周又因在官场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而被升迁至吏部尚书。唐太宗经常向身边的侍从赞扬马周的处事风格和态度,说马周为人忠诚、谨慎,评价他人能够做到直言不讳。比之唐太宗所派遣的其他人,还是马周更符合他的心意。也只有马周,能够与唐太宗一起使江山社稷得到安康。 

  常何荐马周

  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他心中有着济世之才。初入仕途时,他当过郡县的文职人员。后来因抱负不能得到施展,在受到一次责骂后,毅然辞职,去往国都长安,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从而做出一番大事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连见帝王一面都是难上加难,何况马周还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于是,他便去投靠了当时的中郎将常何,而常何也在马周后来得到唐太宗赏识的事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631年,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员每人写一篇有关时政的文章。但常何是个武将,根本不擅长舞文弄墨。于是,马周便主动替他写了这篇文章。唐太宗看过文章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会是常何写出来的。常何此人也非常老实,他就向唐太宗交代了这是门客马周写的。唐太宗便对这么一个奇才产生了兴趣。他派遣侍从去将马周请来,可是却没请到,侍从一个人回来了。唐太宗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派人去请。一直到请了四次之后,才将马周请到皇宫。唐太宗与马周谈论了政治局势和为政之道,马周独到的见解以及显露出的真才实学都令唐太宗大为惊叹。之后,唐太宗便赐予了马周官职,并对他十分信任。马周的仕途也从此逐渐得到升迁。

  当然,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唐太宗也对他进行了嘉奖。这就是有名的“常何荐马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