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关羽一刀秒杀颜良之前,为何要倒提青龙刀?原因是什么?

2020年07月06日10:01:10

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是袁绍和曹操官渡决战之前的两场前哨战,这两场大战袁绍损失惨重,他手下两名最勇猛的大将颜良和文丑都死于这两场大战中,特别是颜良在白马之战前半段时候大展雄威,以强悍的武力震慑得曹操麾下“众将栗然”,最后还是关羽出马在千军万马中一刀秒杀颜良而回。

关羽一刀秒杀颜良,《三国志》中描写得比较简单,只说是“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关于这一段却描写得比《三国志》详细多了,“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关羽杀颜良用时非常短可以说是秒杀,三国时期在万军中秒杀大将也就只有这么一回,关羽日后能封神被称之为武圣,说实话和斩杀颜良有点关系。

后世对演义中这段描述提出质疑的很多,比如说关羽是仗着赤兔马快偷袭得手,实际武力不一定强过颜良,今天对此不作详细分析,只是说一说为什么关羽要“倒提青龙刀”而不是正常平握或者是举着青龙刀杀向颜良。仔细分析下你会发现关羽的战场经验实在是丰富,“倒提青龙刀”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为何这么说?我们分析下。

第一,“倒提青龙刀”就是反手握刀刀尖向上,以关羽和赤兔马的人高马大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前面又有河北军挡住视线,从颜良“方欲问时”可见颜良一下子还真没发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以前老有人说刘备之前和颜良说过他二弟关羽的特征,麻烦颜良帮忙留意,从“方欲问时”来看,说不定还真有这可能性。你想一想,关羽无论是平握刀还是举刀向前,这样的动作杀气腾腾很明显就是说我是来杀你的,颜良老远看到一人握刀或者举刀向他而来,傻子都知道这是来杀他的,肯定会提前预防,管你是不是刘备的二弟。

第二,斩杀颜良讲究的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突然性,所以用时越少越好,也越容易成功。无论关羽是举刀还是平握刀,都要有一个先举起来往下砍或者是往外侧轮刀再劈杀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时间;倒提青龙刀则不是这样,他直接从下往上挑,这样的挑杀比起砍杀和劈杀少了一道程序相当于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可别小看节省的这一点点时间,对于当时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有一点,赤兔马高速冲过来,加速度很快,这样关羽突然向上挑杀的力量更是惊人,为一刀斩杀颜良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第三,和一般大刀有点不同的是,青龙偃月刀有个特性,那就是他有两个上翘的刀尖,前面一个,靠近刀柄的部位还有一个,一般的大刀即使是向上挑杀也只能是最前端的刀尖刺中对手,青龙偃月刀两个刀尖比起一个刀尖自然更容易挑杀对付。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赤兔马是真的快,关羽需要在赤兔马靠近颜良的那一刹那,青龙偃月刀顺势向上挑起刺中颜良,这其实也就是为何《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不约而同的说“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和“刺于马下”。这个刺用得实在是妙,因为关羽斩杀颜良其实是“倒提青龙刀”刀尖向上,杀颜良的是刀尖而不是刀身(刀身就是砍而不是刺 了)。对关羽来说,两个刀尖刺中颜良比横劈或砍杀把握性更大一点。

关羽之所以“倒提青龙刀”,其实是他对战场形势分析过后深思熟虑的举动,但是一个简单的“刺”对关羽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杀颜良讲究的是“快,准,狠”和一击即中,所以这完全是个技术活:关羽出刀的刹那要和赤兔马的速度紧密配合,出刀快了赤兔马还没到颜良跟前,那就给了颜良反应时间很可能功亏一篑,出刀慢了的话,赤兔马已经从颜良身边过了同样也杀不了颜良,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关羽对节奏的把握相当老到,从这点来说,颜良被关羽秒杀死得其实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