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狄仁杰,那可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近年来,以狄仁杰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把狄仁杰演绎成为了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终身清廉的一代神探。每当他独入虎穴,陷于绝境之时,总是一副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神态。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卫队长李元芳总是神奇出现,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足智多谋。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狄二杰与李元芳之人。他们却不是在同一个时代,狄仁杰出生在唐朝,而李元芳出生在明朝。如果说他们之间有共同点,都具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廉作风,都有夙夜在公、心系百姓的公仆意识,都有为民断案、公正司法的为民情怀。
网络配图
狄仁杰只是唐朝的普通公务员,不像成吉思汗那样率军西征,将蒙古帝国的铁蹄踏遍欧洲,更不像郑和那样受命南下,将东方的文明传递至非洲。
那么,狄仁杰为何声名远播,还风靡欧洲呢?
首先是民间相传走了样。
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而后利用裙带关系,由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大力举荐,升任为并州府法曹,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法官。在此期间,确实体现出了狄仁杰断案的能力。
高宗李治便开始重用狄仁杰,提升为大理寺丞,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一把手。这期间,他着力督办大量的积案要案,涉及一万七千人,无一冤假错案提起上诉。由此,狄仁杰迎得了一片喝彩,被民间奔走相传,口口相误,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一名神探在民间流传。
其次是公案小说惹得祸。
网络配图
从明代开始,中国流行公案小说。所谓的公案小说,基本以民间悬疑案件为依据,加上民间流传的元素,以案情发展时间为轴线,文人墨客进行捕风捉影,撰写成了小说。
尽管这类小说缺乏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剥思抽茧、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当时这类书籍在民间广为流传。唐朝的法律规定,大案要案,要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中央司法机构共同会审,俗称“三司会审”。然而,小说中却是狄仁杰独入虎穴,独自断案,而常常在侦案一线,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司法程序。
再次是荷兰大使帮的忙。
1943年的荷兰,在二战的硝烟中生灵涂炭。此时的高罗佩被荷兰流亡政府委以重任,派往在华大使馆担任外交官。高罗佩不仅通晓15国语言,而且对中国琴棋书画也颇有造诣。
网络配图
当他接触到晚清一部描写,唐朝法官狄仁杰断案的小说后,他以此为蓝本,增加跌宕起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线索,把狄仁杰渲染成一个断案如神的高手,命名为《大唐狄公案》,并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受到热烈追捧。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狄仁杰的名字像风一样刮遍欧洲,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们切不可把影响作品中的人物信以为真,要加以甄别,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