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次宫斗,武则天虽然 晋升失败,可她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有了更强硬的决心,那就是彻底打倒最大的对手王皇后!
只有整倒她,我才有可能当上皇后。只有整倒她,她才没机会报复我。这就跟打蛇一样,打蛇就要打七寸,只有打断了它的七寸,它才不会咬你。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古代宫斗中,这是一种处事法则和生存手段。王皇后,这辈子我对不起你了,因为你挡在我的前面。挡我者死!
接下来,武则天最想干的事,就是要整死王皇后。上次,她制造了一个机会,就是想借女儿的死把王皇后置于死地,但她没有成功。她不甘心,也不罢休。这次,她要出手更狠一点,让王皇后死得彻彻底底!
网络配图
武则天决定还是通过嫁祸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上次,她成功地嫁祸了王皇后一回,王皇后虽然没被她整死,却被她整倒了。从这一点来说,她积累了嫁祸于人的经验,也增长了斗争的信心,她觉得王皇后没头没脑,最适合被嫁祸,一旦被嫁祸,她就发懵,从而失去辩解力和反抗力。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武则天再次嫁祸王皇后。这次嫁祸的事件是厌胜事件。所谓的厌胜,就是指某人憎恨某人,就把某人画成图像,刻成木雕,做成布雕,或者捏成泥雕和面雕,然后在其致命部位钉钉、扎针,再在神灵面前诅咒其不得好死。这种诅咒人的行为方式极其恶毒,古往今来,一些信奉迷信和心胸狭隘的狠毒之人,没少干过这事。今天,干这事只是道德层面的?,是小人行径,顶多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但在唐代,却是十恶不赦之罪,按律当斩。如果厌胜的对象是长辈或是皇帝,那必须得斩!
武则天就给王皇后嫁祸了这样一起事件,她就是要置王皇后于死地。史书关于此事的记载有三个版本。
《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记载:“后及良娣萧氏递相谮毁。帝终不纳后言,而昭仪宠遇日厚。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事发,帝大怒,断柳氏不许入宫,后舅中书令柳奭罢知政事。”也就是说,当初王皇后和萧淑妃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坏话,李治非但不采纳,反而越来越宠爱武则天。王皇后很害怕?她深感不安,于是和母亲合谋厌胜。事情败露后,李治大怒,命令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不得入宫,同时还把她的舅舅贬了官。
《资治通鉴》则直接认为是武则天诬告王皇后厌胜,“武昭仪诬”,史作者们一般都采纳这种观点。
网络配图
《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的细节与《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大致相同,但也提出了武则天诬陷王皇后的观点。
根据这三则史料,有两件事情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一是王皇后母女确实厌胜了,但厌胜对象是武则天,而不是李治;二是武则天确实诬告了王皇后母女。
先说说王皇后母女把武则天作为厌胜对象?事。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我们知道,在厌胜事件发生前后,武则天的势力日益强大,日渐受宠,严重威胁到了王皇后,她是王皇后当时最强大的情敌和政敌,王皇后有理由把她作为厌胜对象。
其次,武则天嫁祸过王皇后一次,王皇后因此差点被废,她从心底恨透了武则天,这也是她把武则天作为厌胜对象的理由。
最后,王皇后头发长见识短,脑瓜子也不够灵活,她想报复武则天,却想不出一个高明的办法,只好寄希望于厌胜这种愚俗的手段,实属妇道人家的把戏。
为什么说王皇后母女厌胜的对象不是李治呢?这个很好理。王皇后虽然被李治冷落,她也怨恨李治,但不至于恨李治死。如果她恨死了李治,那么她就没了依靠,就失去了一切。因此,她没有恨李治死的理由。另外,作为皇后,她是懂得法律的,做事也是有分寸的。她可以把武则天当作厌胜对象,但绝对不会把李治当作厌胜对象。除非,她想死,她找死!
综合上面的分析,王皇后母女应该是把武则天当作厌胜对象。武则天很快知道了这事,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绝好机会,一个可以嫁祸王皇后的绝好机会。于是,她灵机一动向李治报告:“老公啊,可不得了啦,你的大老婆恨死我?了,她在诅咒我们呢,不信你看……”
人证物证俱在,李治勃然大怒,王皇后又是百口难辩。盛怒之下,李治发令,不许王皇后老妈进宫,把她老舅从吏尚书贬为遂州(今四川遂宁市)刺史。这老兄很
不走运,在半道上,他又领了一个“泄露禁中语”罪,又被贬为荣州(今四川荣县)刺史。
网络配图
令人不解的是,王皇后分明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可李治并没有查办她,甚至没有废掉她。这就揭出了事情的真相:武则天确实诬陷了王皇后。事实上,王皇后只是把她当作厌胜对象,没想到她一生气,继而灵机一动,就把李治也追加成了厌胜对象。她这样做就是为了拖李治下水,让李治跟她站在一个战壕里。这样,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再借李治之手除掉王皇后了。
武则天以为自己的这套障眼法能瞒得过李治,可李治并不是吃干饭的。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觉得王皇后不太可能把他当作厌胜对象,也觉得武则天有诬陷王皇后的可能,所以他没动王皇后一根汗毛,只是轻微地处罚了一下她的老妈和老舅,要不然她全家人早就玩儿完了!
武则天想通过诬陷的手段来整死王皇后,却没有得逞,她郁闷极了。但这件事对王皇后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她不仅失去了朝中亲信和外援的势力,也失去了李治对她的最后一丝爱和信任。无论她是多么的冤枉,但李治废掉她的想法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