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十大受关注新锐武器

2020年07月06日16:16:46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一:歼20

  2011年1月初,一架编号为2001的新型战机在我国某飞行试验场出现,引起了广大军迷和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热切关注。根据中国新型战机的命名传统,这款战斗机被称为“歼-20”,但网友赋予了它一个更贴切的名字:黑丝带。这款新型战机表面成黑色,可以判断出这是隐形材料的涂层,同时机体采用了鸭翼、V型全动双垂尾、DSI进气道等第四代战斗机特有的气动布局设计,因此得名“黑丝带”(黑色的第四代战斗机)。

  2011年1月11日,这是一个让中国航空人和军迷们最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歼-20第四代战斗机一飞冲天,让国人热血沸腾,令世界目瞪口呆。歼-20的诞生,再次让中国航空事业走向了新的高峰,也再次让世界对中国军工刮目相看。

  有网友曾说,歼20首飞,代表着中华民族飞起来了。有人可能认为,一架战斗机,能够抬到这么高的水平吗?事实上,随着战斗机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到了第四代(或者说第五代)已经成为考较一个大国国家综合国力,包括意志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一个标杆。在欧洲国家止步于台风、阵风这些三代半战斗机的时候,中国作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研制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充分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面孔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人眼中是历史的中国,有的是文化的中国。甚至在一些外国孩子看来,憨态可掬的熊猫都是中国的代表。在经济高速成长近30年后,尽管中国宣称自己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一个象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的中国”也成为中国的外在符号之一。

  然而从西方国家一直坚持对中国高技术禁运来看,他们在瞅着中国在GDP上超越一个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仍然坚信对中国的科技优势。有“科技”的美国,有“科技”的德国,有“科技”的日本,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还没有“科技”的中国。

  这种心理优势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在240年前,当工业革命的号角在欧洲吹响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信奉程朱理学、“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的封建国家。在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的眼里,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1792年,作战有功的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面对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检阅英国卫队新式武器操练的邀请,傲慢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终于,傲慢的“天朝上国”在船坚炮利、贸易立国的西方国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在空前的失败面前,中华民族的表现无愧于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努力寻找各种“救国图强之道”。每一次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一篇我们看到的文字历史,而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倒退。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像中国这样制度变化频繁、思想冲突之剧烈的国家十分罕见。洋务运动33年、戊戌变法3个月、辛亥革命仅一年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在中国走马灯般的你来我往,最后得到的却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中国人不惜以最深刻的反思来检讨自己曾经辉煌的制度和文化。“五四”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崇高地位,而且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国救国热情。而“五四”运动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这个问题曾经无数遍出现在课本上。从本质上来看,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2003年所著的《世界经济五千年史》,曾经测算过中国从1820年开始到1950年的130年中,除了1870年到1913年40年是GDP正增长以外,其余90年全是负增长。而同期西方主要国家(英美日)均为正增长。负增长将近一个世纪,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日本负增长也不过2多年的光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而旧中国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多次受外国侵略,就更加雪上加霜。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经济五千年史》统计,在1950年到1973年,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率猛增到5.02%,仅次于同期的日本,而从1973年到199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84%,位居世界第一。而从2000年再到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来计算,GDP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7%。同时,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能够使中国在经济稍有起色时候就在原子弹、火箭等少数高技术领域形成突破。而在中国GDP基本和日本持平的今天,会取得歼20这样的突破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网络上有个“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其实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在重大乃至超大工程技术上的各种成果。从核电站到智能电网,从大飞机到高速铁路,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国外某些媒体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在超大型科技工程项目上迅速崛起的态势。当然,歼20这个高潮来得太快了。

  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助动力,有目共睹。其实从类似美国阿波罗工程这样的国家级高精尖大规模科技项目的实施,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在访谈中提到过,过去的几百年,大国崛起的基础都脱离不了科学技术突破性、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在科技上固步自封反而沉迷于人权、民主等政治口号的游戏,就只能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发达国家未必永远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未必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内在美国播放。当然,歼20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宣传片里。而从国内来看,歼20的首飞是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最广泛的一次航空科普教育。中国人对航空的热爱和关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更没有中国人的欢呼。而在一个世纪之后,歼20的滑行吸引了数千网友现场围观,甚至还有四五岁的娃娃。而在战机首飞归来平安着陆的那一刻,机场外面响起了庆祝的鞭炮声。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二:歼-31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32分,由中航工业沈飞研制的中国第四代战机成功首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机原型机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同时研制了F-22和F-35。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同时研制和拥有两种第五代战机的国家。”在10月31日传出中国第二种隐形战机首飞成功的消息后,台湾“中央社”给出这样的评价。这种网传代号“歼-31”的隐形战机自今年6月曝光以来备受外界关注,它的首飞成功也令世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刮目相看。《环球时报》记者10月31日就此消息向该战机研发企业中航工业集团相关人士求证时,得到的答复是“暂时没有信息透露”。

  “中央社”10月31日称,歼-31战机于当天10时许首次滑行及试飞成功,旁边还有歼-11BS等战机随列及伴飞。报道猜测,试飞是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跑道上进行的。“中央社”还说,歼-31采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无鸭翼、蚌式进气道设计,估计这种隐形战机有三种用途,一是与早先试飞的另一款隐形战机歼-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作为出口型;三是发展为替代歼-15的新一代隐形舰载战机。报道强调,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同时研制和拥有两种五代战机。

  由于现代战机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先进战机的研制成本和技术要求也随之飞涨,欧洲集多国之力才研制出四代半水准的“台风”战机,俄罗斯需要拉上印度才能推动第五代战机T-50的研制。而中国究竟有没有能力和资金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战机成为当天网络关注的热门话题。《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战机,从侧面证明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能力和重大项目组织协调能力,也说明中国军用航空主战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

  他认为,中国不会像美国研制五代机时那样耗资惊人,因为中国追求的是适度的隐身与作战性能,更多地使用较成熟的技术,而不是唯先进性是图。他解释说,F-22和F-35的技术指标差异非常大,使美国不得不分头研制发动机等重要部件,这是造成美国五代机耗资巨大的重要原因;俄罗斯五代机除了预算本身就短缺外,急于将诸多新技术同时应用于一身也造成研制进度拖后。而歼-20和歼-31采用的诸多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因此中国同时研制甚至装备两种五代机,并非是力不能及的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航空专家则表示,中国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战机是借鉴国外“高低搭配”的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国内不同航空企业的技术优势。他举例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歼-10期间已经非常了解“鸭式布局”,其研制的歼-20就采用类似外形;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在歼-11的研制中对双发双垂尾布局更为熟悉,因此歼-31也选择这种设计。该专家强调说,中国航空工业的接连突破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持续投入、坚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必然结果。

  美国《航空周刊》猜测,歼-31隐形战机未来可能搭载于中国航母上。《兵器知识》副主编熊伟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航母服役后的确需要一种先进的舰载机,而在现有的几种候选机型中,歼-31的体积、机翼后掠角等设计更符合舰载机的要求,特别是双发设计增加了可靠性,让海上飞行的舰载机更安全。王亚男也认为,歼-31有发展成舰载机的潜质,至少其技术有向舰载机过渡的可能。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三:歼-15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一系列训练和测试航行的照片被曝光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显示在最近的多次试航中,被认为将是中国第一种舰载战斗机的歼-15已在“辽宁舰”上进行了多次模拟降落和触舰复飞。

  俄媒称中国的歼-15虽然以前苏联时期的苏-33为基础研制,但却装备了更为完善的航电设备、着陆尾钩、尺寸较小的垂尾和更为强固的起落架。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在报道中指出,歼-15将会使用中国国产发动机。在近距格斗方面,更是歼-15的强项,因为该机具有良好的推重比和低翼加载,这将使其成为一个“危险的对手”。

  鉴于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突飞猛进,以及军事工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外界猜测歼-15舰载机的武器配置将更上一层楼。《纽约时报》援引军事专家的话说,中国军队现有的3200架战斗机主要装备自由落体炸弹和电视制导导弹,而歼-15将拥有更为先进的自动制导导弹、全息仪表显示屏、具备对舰攻击能力的雷达等先进武器装备。

  尤其是,美国有专家认为,歼-15淘汰了过时的航电及导弹制导系统,因此要比苏-33更加先进。

  所以,如果歼-15舰载机于2015年后服役,就意味着“中国具备了在沿海树立权威的能力”。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四:武直-10

  武直-10型攻击直升机的纳米隐身材料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大起飞重量在5吨左右,属于中型武装直升机,主要任务为反坦克反装甲作战、消灭地面固定目标和机动有生力量,并具备相当的空战能力。它的整体作战性能与技术性能,将与欧洲的“虎”式攻击直升机相当;对地攻击作战效能与美国的“眼镜蛇”和意大利的A-129直升机相当。有消息称,武直-10堪比阿帕奇,配两栖舰可夺制海权。

  据介绍,武直-10所用涡轴发动机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根据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的研发路径,更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用发动机正在研发之中。

  2012年珠海航展成了中国“树梢杀手”——武直-10专用武装直升机的“首秀T台”。

  作为一款被关注多年的国产直升机,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甫一亮相,满场雀跃。尽管没有做近距离的静态展示,但在10分钟的飞行表演中,“8”字盘旋、倒退飞行、对地俯冲、大角度拉起、鹞子翻身……一连串灵动而稳健的动作令观众眼花缭乱,赢得满堂喝彩。

  “充分展示了武直—10优越的机动性能。”中国航空运动专家王国新说,“你看它做的这套‘钟摆式’动作,前飞时大仰角,后退飞行时大俯冲角,左飞右飞都带坡度,又能够猛然刹住车,干净利落,很好地克服了惯性。这无论是对飞机性能,还是对驾驶员操纵技艺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武直—10推出,可以说标志着中国直升机的研制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空军航空装备专家傅前哨说。

  从外形上看,武直—10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武装直升机布局,被弹面小,4叶桨单旋翼,串列式座舱,两座舱间由防弹玻璃分隔,可以明显看到有多个挂点和复式挂架,可挂机枪、机炮等传统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武器平台。

  武直—10虽不具备隐身能力,但通过机身上的国产隐形涂料,仍能降低雷达和红外信号探测。“而且从它的外形看,已经有点像美国‘阿帕奇’隐形直升机的外形了。”傅前哨说。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五:运-20

  中国首架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鲲鹏”2013年1月26日在陕西阎良机场实现了首飞。尽管迄今为止官方尚未透露关于运-20的性能参数,但是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该机运力完全可在世界现役及正在研发的军用运输机中排进前五位,而它对中国航空工业以及中国空军的意义,不亚于歼-20。

  国外媒体及国内专家普遍认为,运-20为一种最大起飞重量达2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通常而言,这个级别的运输机根据设计水平不同,最大有效载荷在40到60吨之间。从这一点来看,该机在目前仍在服役以及在研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中,可以挤进前五名。目前,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124重型军用运输机以150吨的最大载荷排在军用运输机的第一位,而美国的C-5以120吨屈居第二,C-17位列第三。这之后,中国运-20可以和俄罗斯刚刚试飞的伊尔-76MD-90A(又被称为伊尔-476)争夺第四的位置。该机的载荷应该大于欧洲的A400M、乌克兰的安-70以及日本的XC-2运输机。当然,评价运输机的指标不仅是载荷与航程,起降性能、巡航速度等方面也都很重要。在采用的一些具体技术上,还很难判断。比如,是否使用了较为先进的超临界机翼,只有专业人士在近距离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从外形上判断,运-20和伊尔-476可谓各有优势。伊尔-476使用了大函道比的PS-90A发动机,巡航经济性更好,这意味着可能拥有更大的航程和续航时间;运-20的发动机函道比较小(也就是更加细长),很可能是俄罗斯的D-30KP系列中的某一种,中国曾长期使用该型发动机。未来则很有可能使用类似CJ-1000商用发动机的军用型号。不过,该机看上去更宽大,意味着货舱尺寸更大,可装的大型装备、武器品种更多,适装性更好。在机身减阻方面,运-20做得要比伊尔-476更好。

  运-20的首飞,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是一次巨大的突破。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有限,中国航空工业的型号研制一直以歼击机为主,直升机、运输机等领域不得不“靠边站”,这也直接导致中国运输机一直以仿制中小型为主,运-5、运-7、运-8分别系安-2、安-24和安-12的仿制型号,其中最大的运-8最大有效载荷也不过20吨。进入新世纪,中国航空工业先后以歼-10在歼击机领域实现了突破,以歼-20实现了在歼击机领域的赶超,以直-10和直-19实现了在直升机领域的突破,而无人机领域更是井喷发展。运-20则实现了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突破。运-20研制成功后,将极大丰富中国航空工业部门在大型飞机设计领域的工程经验,对于研制其他大型飞机,如大型轰炸机,有着促进作用。

  运-20对中国空军的意义,完全不亚于歼-20的问世,它是打造一支战略空军不可或缺的机种。首先,运-20服役后,可极大提高中国空军的远程投送能力。这对于战时执行快速后勤补给,以及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尤为重要。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利用C-5、C-141等运输机进行了566架次飞行,给以色列空运了约2.3万吨物资,苏联则在29天中出动安-22、安-12等大型运输机930余架次,给埃、叙空运约1.5万吨军用物资。最近法国空军对马里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就不得不租借盟友的C-17运输机,也足见大型运输机对于一支大空军的重要作用。在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领域,大型运输机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运-20列装后,解放军可真正实现“国家利益到哪里,军队就能保护到哪里”。

  其次,在运-20的基础上研制大型加油机,可提高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由于目前轰油6最大起飞重量只有约70吨,对重型战机实施空中加油略显不足,更无法对轰炸机进行空中加油。运-20改装为加油机后,将有能力为重型战机和轰炸机实施加油,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运-20的出现,使得保障装备无平台可用的囧境一去不复返。大型预警机、空中指挥、电子战飞机需要大飞机作为平台,或许从经济性上来讲,运-20并非是最优选择,但是作为特种机的平台,在性能上绰绰有余。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六:“翼龙”无人机

  2012年11月13日,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备受关注的我国无人机制造领域“当家明星”——“翼龙”无人机系统实物亮相。该款无人机装有一台100马力活塞发动机,具备全自主平轮式起降和飞行能力,最大起飞重量达1100公斤,最大续航时间为20个小时,可携带各种侦察、激光照射/测距、电子对抗设备及小型空地打击武器,可执行监视、侦查及对地攻击等任务,也可用于维稳、反恐、边界巡逻等。

  “翼龙”项目的成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发表文章称对在巴黎航展上曝光的中国“翼龙”无人机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翼龙”无人机虽然在性能上不会完全等同美军“捕食者”,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因此两者不会存在代差;该型无人机在巴黎航展上的展出,预示着该型战机很可能即将大量装备中国部队,成为中国军队由“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标志。

“翼龙”无人机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七:“中国野牛气垫船”

  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网站2013年4月发布消息称,乌克兰日前向中国交付了一艘登陆气垫船。上述消息说:“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佩列古多夫代表乌方在文件上签字。中方在交接过程中高度评价乌克兰企业的造船质量。”

  根据早前签署的合同,“海洋”公司应为中国海军建造两艘958型“野牛”登陆气垫船,目前第二艘气垫船仍在建造中。另外两艘则将在乌克兰专家的参与下在中国境内建造,并且使用中国生产的设备。

  “野牛”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垫船。该气垫船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位于圣彼得堡的金刚石中央海军设计局研制,主要用于运送战斗装备和先遣登陆队员,同时还可运送水雷,布设雷障。苏联解体前共建造了8艘“野牛”。解体后,5艘交给了乌克兰,俄罗斯留下3艘,但现在只剩下2艘。在5.8万马力的动力驱动下,“欧洲野牛”的最大航速高达63节,能在浪高2米、风速12米/秒的海况下平稳行驶,可突破1.6米高的墙形水障,可运送3辆主战坦克或者10辆装甲运输车。

  日本媒体称,就在一系列的海上主权争端导致东亚局势愈发紧张,并随时可能再次升级之际,中国仍在继续加强军力,以便在将来决定动用武力时满足战事需求。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5月29日报道,中国日益庞大的武器库最近得到扩充:一艘全世界最大的气垫登陆舰于本月早些时候运抵广州,可能即将入列服役。

  这艘由乌克兰阿尔马兹中央海事设计局研制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是中国与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2009年签订的一份价值3.15亿美元协议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份协议,乌克兰的费奥多西亚“大海”造船厂将负责建造前两艘气垫登陆舰,剩下两艘将由中国的造船厂在乌克兰工程专家的指导下自行建造。

  首艘气垫登陆舰于上月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并于5月24日抵达广州。据说,该舰将会装配新的电子和武器系统。“大海”造船厂正在建造第二艘登陆舰。

  报道称,这种近4层楼高、满载排水量达555吨的气垫登陆舰可能成为改变域内两栖作战游戏规则的武器。综合各方消息,“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航程300海里,续航时间5天,最高航速60节(巡航速度55节)。该艇的载荷量约为150吨,是美国和日本现役气垫登陆舰的两倍多,可携载3辆俄制T-80型主战坦克,或10辆BMP-2型步兵战车,或10辆BTR-70型武装运兵车,或8辆两栖坦克。船上还设有4个登陆舱室,可容纳140名装甲兵,或350名普通兵。

  此外,与美国等国的气垫登陆舰相比,“欧洲野牛”可谓全副武装。该艇的标准配置包括:两座MC-227型140毫米非制导火箭发射架,两套30毫米AK-630型近防火炮系统,“针叶-1M”防空系统和布雷功能(可布设20至80枚水雷,数量取决于单枚水雷的重量)。如此强大的火力意味着,除了完成军队和作战物资的登陆任务,“欧洲野牛”还可在近海提供火力支持。

  国防分析人士推测,这种气垫登陆舰当下紧迫的问题是谨防南海生变。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之间在南海地区存在争端。

  四艘气垫登陆舰是否都将进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服役?中国是否有意购置或建造更多这样的登陆舰?报道称目前还无从得知。但是,南海是“欧洲野牛”最能发挥效力的地方,因为域内各国海军装备落后,是无力发起有效反击的,更何况南海的地理环境本身就适合这种类型的气垫船航行。

  气垫登陆舰通常可在全球70%以上的海岸登陆,包括湿地和沙滩型海岸,而传统登陆舰仅能通过全世界15%的海岸。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八:071级两栖船坞登陆舰

  国产071级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搭载武器装备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近日,央视新闻频道对该舰进行了图解,舰上后甲板可同时起降2架直8直升机,内置机库可同时停放4架直8舰载直升机,加一起共6架直8。下部船坞舱能同时停4艘726级中型气垫登陆艇。在两层货舱内,还停放16辆两栖战斗车辆。

  外媒评论称,这一舰种将成为中国海军两栖登陆力量的核心,不仅是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利器,同时也在和平时期执行人道主义任务方面作用巨大。

  相比国外同类舰只,在登陆舰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肚量”上,071级拥有更大的船舱,能够装载更多的人员装备进行登陆作战,同时巨大的飞行甲板能够更高效地起降飞机,从而使071拥有了强大的投射能力。

  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该舰主要是从海上进行“平面登陆”。同时该舰还具有直升机运送和攻击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支援和使用直升机中队,运送海军陆战队队员及车辆、装备和弹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垂直登陆”。

  中国的气垫登陆艇研制起步相当早,并已研制成功了716级、726级等气垫登陆艇,但是这些艇的吨位大都在80吨以下,运载能力不强,所以只装备于一些大型坦克登陆舰。071级登陆舰的问世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该舰能装载4艘该类型气垫登陆艇,运载量远超其他国家。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九:陆盾-2000近防系统

  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载文称,鉴于目前解放军作战艺术牢牢植根于模块化部队概念和理论,所以其正在构建包括军、旅、营在内的三级指挥结构,而且其还以营级部队为基础组建了独立战斗群。为了提供作战效率,其还为战斗群配备了各种重型武器系统。陆盾-2000武器系统就是其为战斗群配备的重型武器系统之一。

  文章介绍说,许多军区用旅级部队代替了团级部队。支撑旅和战斗群的理念就是“采用信息化作战,在战场上更加迅速的做出决定。”就解放军而言,团和旅的主要区别在于旅级部队拥有独立作战能力,而团级部队则直属于师级部队,不设可执行独立行动的司令部。

  文章称,陆盾-2000武器系统就是其为战斗群配备的重型武器系统之一。陆盾-2000系统基本上是解放军海军现有730式近战武器系统的衍生系统,是以美国“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和欧盟守门员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为蓝本制造的。该系统以8x8单驾驶室平板卡车为载体,驾驶室后部配备730B型七管速射炮。

  据文章介绍说,该炮是中国复制通用电气公司30mmx173mmGAU-87型管转管航炮——A-10亚音速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配备有这种炮。其发射速度可达4300发/分钟,初速度达1150米/秒。730B型七管速射炮两侧各有一个500发圆柱形弹夹。该系统可拦截以两马赫或更低的速度飞行的巡航导弹。该炮最大有效射程为2.5公里,其拦截距离在1000至1500米之间,最大舍车射程为3000米。该炮反应时间为9.8秒,可同时跟踪48个目标。就防空能力而言,据信陆盾-2000系统的效力堪比由18门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构成的一个营。

  文章指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陆盾-2000系统整合了H-200或SJ-231等现有PESA防空雷达,这两种雷达都可使陆盾-2000系统高角射击低信号智能化。一部H-200或SJ-231雷达,可支持3、4或6套陆盾-2000火控系统,构成了强大的点防御能力。文章表示,当前雷达技术并不妨碍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中国工业最终将掌握无源相控阵和有源相控阵技术。一旦发展成熟,陆盾-2000系统便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其有效的末端防御武器系统,可用来防御超音速和亚速制导武器。

  最受关注新锐武器十:056型护卫舰

  2013年3月12日,我国新型护卫舰首舰蚌埠舰在舟山军港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标志着中国海军基地防御兵力的升级换代正式拉开。被誉为新一代“海上轻骑”的这型护卫舰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该型舰的主要监造者、海装某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孙明,为我们解读新型护卫舰的精彩亮点。

  孙明认为,国产新型护卫舰总体上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吨位小,设备密集。该型舰在护卫舰的“家族”中属于体重偏轻。虽然较轻,但驱护舰的“五大常规系统”一个不少,特别是在作战系统上配置较全,有的设备是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简化。比如,作战指挥室的显控台,采取了标准机柜,减少了空间。通过研发多种功能软件,在硬件上实现不同功能切换,使得舱内看起来更加严整,在国产护卫舰中处于先进地位。“此外,大家通过电视和图片也看到了这型舰的外形,舰上飞行甲板具有直升机的起降功能,但没有设立直升机库,腾出的空间主要是布置导弹武器系统,一旦需要直升机,可以向岸基召唤。”孙明说。

  二是舰员少,自动化程度较高。与建国初期我国引进前苏联技术图纸生产的火炮鱼雷护卫舰相比较,两者的吨位、几何长度差不多,但在舰员配置上却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许多设备,比如卫星无线电导航设备,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综合集成。“机舱,过去需要好几个人值班,现在实现了无人值守。”孙明告诉记者。此外,该舰在海军水面舰艇上装备了“综合管理系统”,把电力、损管、保障等平台信息“打包”,通过网络实现集中控制、集中管理,这一系统技术上比较先进,进一步减少了人员,提高了效率。

  三是批量较大、多厂建造。“根据计划,该型舰将来可能是我国战斗舰艇中建造数量比较多的一型军舰,由国内多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船厂同时承建,这在国产护卫舰历史也是第一次。”孙明说。

  从总体上说,该型舰借鉴了上一代驱护舰一些成熟的设备和技术,“但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孙明告诉记者。

  比如它的船型设计采用的是深“ⅴ”船型,这种船型通常被1000吨以下的舰船采用,国内战斗舰艇是首次采用,优点是具备较好的快速性和适航性,能在8级海况下安全航行。

  此外,该型舰布置了舰炮、舰空导弹等武器发射装置,配置各类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天线共几十副,电磁环境复杂恶劣。承研承制单位联合开展了电磁兼容数学模型仿真计算和缩尺船模试验研究,通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优化全舰雷达、导航等装备天线及设备的布置,首舰的系泊、航行试验验证了全舰电子武备的兼容有效性。

  和中国海军其他新型驱护舰相比,这型舰在隐身方面并没有采用太多的新技术,主要考虑它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在近海执行任务,但是在隐身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借鉴和运用了驱护舰成熟的雷达波隐身成果,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外形采用了倾斜外板的隐身设计。针对机械噪声源,柴油发电机组采用浮筏隔振装置,铺设隔震地砖等声隐身隔震技术,较大地降低本舰的机械噪声,有效控制水下辐射噪声强度和提高了执行反潜任务的能力。

  孙明认为,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需要防守,随着大量现役基地防御水面舰艇退役,中国海军迫切需要新型基地防御力量予以补充,有序更替、换装即将退役的护卫舰、猎潜艇、导护艇等现役基地防御作战力量。

  通过首舰的试验试航来看,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优良的战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获得了官兵的认可。“相比较过去老旧舰艇而言,作战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是一型跨代的舰艇。”孙明介绍说。

  新型护卫舰的批量建造后,生产周期缩短,提高了交舰入列的速度。“过去讲十年磨一舰,现在多个工厂同时开工,很可能就是一年造十舰。”

  新型护卫舰可以适应低强度的冲突,也可以执行重点海域的巡逻护航护渔任务,使兵力结构更加合理,执行作战任务更加灵活,将会迅速成为基地防御力量的主战装备。

  从高的层面讲,此次,新型护卫舰正式入列,对于提升海军新装备比例,优化海军装备结构,提高海军装备信息化水平,增强海军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捍卫海洋主权和权益的能力,以及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新护的大批列装,估计会对海军作战思想、海军的战法、训法、管法、用法,以及人才培养和战场建设带来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