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飞行员轰炸东京后迫降中国:杜立特轰炸东京

2020年07月06日16:48:12

  东京上空的30秒轰炸,造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段传奇故事。在纪念杜立特轰炸东京70周年之际,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邀请当年浙江籍救援者的家属、分别来自江山和绍兴的廖明发、贺绍英等参加纪念活动,共同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传奇经历。

  在美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詹姆斯·杜立特的墓前摆满鲜花和卡片。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悼念这位英雄,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国人。

  今年是纪念杜立特轰炸东京70周年。70年前,他率领16架B-25式轰炸机,空袭日本。世界战局也从那一刻开始有了变化。

  返航途中,由于受导航、天气等影响,美军飞机大部分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交界地迫降。参加作战的大部分机组人员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安全返回美国。

  4月下旬,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举行“杜立特行动70周年”纪念活动。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邀请部分当年浙江籍救援者家属,赴美参加纪念活动。

杜立特轰炸东京

  临危受命——

  东京轰炸三十秒

  在美国,杜立特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杜立特1896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身材矮小,但自小喜爱运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杜立特更是疯狂地迷恋飞行,还自行制作了一架飞机。1917年,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由于出色的表现,仅半年时间,就被晋升为教官。

  杜立特的飞行才能有目共睹。1922年9月4日,他驾驶一架DH-4B型飞机,从佛罗里达飞到加利福尼亚,全程3481公里,耗时21小时19分,成为首个完成一天内横跨美国本土的飞行员。

  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让美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日本偷袭珍珠港,令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美国人觉得蒙受极大的耻辱,全国上下无不沮丧。

  为了提升低落的士气,狠狠打击一下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美国决心对日本本土发动一次大范围的空袭,东京自然成了首选。

  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对美国来说,这是一项及其艰巨的任务。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并没有足以袭击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而且当时美国海军最远程的轰炸机续航力也无法从夏威夷直接飞到日本。如果用舰载飞机袭击,由于其作战半径很小,航空母舰必须驶近日本才能成功。而这将使美军航空母舰驶进日本陆上轰炸机的作战范围,严重威胁航母安全。

  有人提出一个大胆方案:用陆军的中远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做单程飞行,完成轰炸任务后到中国的机场降落。这样既可以突袭日本,又能使航空母舰保持在日本陆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

  被选中的是B-25式中型轰炸机,全长52.1英尺,总重近13吨,时速近500公里,续航能力约为2170公里,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但在航空母舰如此短的飞行甲板上要使这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实在太困难了。

  就在这时,已是美军小有名气的轰炸机部队军官的杜立特,接受了这个生还希望很小的危险任务。

  在杜立特的带领下,飞行员们开始了艰难的训练:尽可能缩短起飞距离。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终于达到要求,能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在所要求的距离上起飞,有的甚至还要短。

  一切准备就绪。4月18日,16架B—25轰炸机飞抵东京上空,对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从第一枚炸弹落下,到攻击完毕,总共花了短短30秒钟。接着,飞机按照原定计划,向浙江衢州机场及丽水、江西南昌两个备用机场飞去……

  遇险迫降——

  中国军民勇相救

  说起这段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历史,许多浙江的老百姓依然记得。

  分别来自绍兴和江山的两位老人贺绍英、廖明发,是这次70周年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邀请的中国友好人士。他们的父亲当年曾救助过美军飞行员。

杜立特轰炸东京

  父亲贺扬灵去世时,贺绍英只有11岁,对父亲的记忆只是儿时零星的生活片段。但从母亲的回忆以及父亲所写的书中,她熟悉了那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由于不熟悉航线,加上天气恶劣、油料耗尽,美军16架轰炸机均未能在中国机场平安降落,大部分轰炸机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迫降或坠落。杜立特所在的1号机组,落在了临安天目山。

  那天深夜,下着大雨,时任浙西行署主任的贺扬灵正在灯光下处理公务,听到远处传来飞机低沉的引擎声,在上空盘旋大约20分钟后,一声巨响,落在不远的山外。

  第二天凌晨,他们在一户人家的牛车里发现了两个身穿军装的外国人,正是杜立特和1号机组的中尉副驾驶员理查德·科尔。经过询问,贺扬灵获知他们参与轰炸日本的事后,立即邀请他们到家中,并让妻子准备一些半西式早餐。

  在与杜立特的交谈中,贺扬灵了解到,由于汽油耗尽,机组人员不得不选择弃机跳伞。他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按原定计划赶到衢州,与其他飞行员会合。在中国军民的陪同下,杜立特等人最终安全抵达衢州。

  在衢州江山,美军3号机不幸跌落在山间。当时只有7岁的廖明发至今还能记起父亲廖诗元救助美国飞行员的些许片断。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父亲在山上发现了受伤的领航员奥祖克。” 廖明发说,虽然对方是个穿着军装的外国人,但父亲仍然将他从山上背下来,安置在自己家中,并上山采草药为他疗伤。后来,廖诗元和村民们又辗转将奥祖克从江山送至衢州。

  最终,美军80名机组人员中,有64人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获救,最终安全返回美国。

  家属访美——

  七十年后再感动

  站在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博物馆的二战展厅中,贺绍英感慨万分。虽然过了70年,但墙上父亲贺扬灵和杜立特等飞行员的合影,依然十分清晰。这是贺绍英第二次来到这里。1995年,贺绍英赴美国出差,经过华盛顿时,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照片。

  “在这个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地方,看到这张照片,心里真的很温暖。美国人民没有忘却这段历史。”贺绍英激动地对记者说。

  在美国,两位老人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许多美国老百姓听说两位老人的父亲曾经救助过美国飞行员,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跑上前与他们合影、交谈。

  但最激动的,还是那些曾经获救的飞行员们。当年80位美军飞行员中,如今健在的只剩下5位。其中,有4位参加了纪念活动。

杜立特轰炸东京

  贺绍英父亲曾救助过的飞行员理查德·科尔,今年已经96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坚持要来活动现场,再见见这些中国朋友。

  “在我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中国军民营救我们的那一幕幕,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一段非常令我动情的历史。我永远感谢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虽然讲话有些颤抖,但科尔依然用他洪亮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听到科尔动情的话,贺绍英的眼眶也红了。她将一本由父亲撰写的《杜立特降落天目记》英文版赠送给了科尔。“没想到17年后,我还能有幸来到美国,见到父亲曾经救助过的飞行员,非常激动。”贺绍英说。

  而廖明发至今还保存着美国飞行员临走时赠送的两枚硬币,虽然只有5美分,但这却是中美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

  第一次走出国门、还操着一口乡音的廖明发,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他父亲救命之恩的由衷谢意。“没想到美国人民这么热情,我回到江山,一定要把他们的热情告诉村民们。”

  虽然时隔70年,那段历史依然让中美两国人民铭记在心。

  正如美国空军学院教授巴克勒所说,为营救美国机组人员,25万勇敢的中国军民作出了巨大牺牲,不少中国农民抬着担架跋山涉水数百公里,将他们送至安全地点。“两国人民都十分珍视这段历史,我们能够共同做出伟大的事情,更应该保持和发扬这种伟大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