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残云:揭秘蒙古铁骑如何横扫天下的秘密

2020年07月06日16:48:16

  蒙古铁骑的秘密: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整个13世纪,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欧亚大陆,展开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进攻战役。这里,我们只介绍蒙古军横扫中亚的几个片断,从中探析成吉思汗用兵制胜的一些军事秘诀。

  13世纪初期,在中亚地区称王称霸的是一个叫“花剌子模”的伊斯兰国家。花剌子模原本是中亚一个古老的小国,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强盛。阿剌丁和他的父辈经过半个世纪的对外扩张,将花剌子模变为一个庞大的中亚强国,占有整个波斯(今伊朗)、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阿富汗西北部地区)、阿富汗及河中地区(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之间)。

  1217年,蒙古汗国的180多位后妃、诸王、勋贵、千户长各派两三名手下的伊斯兰教徒组成商队出使花剌子模。这支450人的商队到达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达剌(废墟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锡尔河右岸支流阿雷斯河口附近)时,守将海尔汗心存私欲,诬称蒙古商队是间谍,骗取了昏庸傲慢的花剌子模国王的轻信,杀人劫财。成吉思汗闻讯大怒,遣使责问,要求国王交出海尔汗接受惩罚。花剌子模国王拒绝了成吉思汗的正当要求,竟下令杀死使臣。蒙古人无法忍受如此狂妄的挑衅。成吉思汗决定大举西征复仇,向花剌子模发出了战争告书。

  “壮士如虹气千丈”-蒙古军的先胜之因

  西征前,蒙古汗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从阿尔泰山脉到黄河之滨征集青壮年入伍。西征联军由蒙古军(8万~万人)、汉军、钦察军、畏兀儿军、契丹女真军、西辽军、哈剌鲁军等多民族武装组成,配备炮石火器,攻城器械和筑路,架桥、造船器具,准备了预备马匹和军械备件以及充足的军粮肉食。尽管这支军队与花剌了模相比人数不多,却代表着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的最高水准。特别是其中的蒙古军从1189年起在成吉思汗带领下连续不断地打了30年仗,早已成为一架战争机器。

  花剌子模征集了40多万人的军队准备迎战。阿剌丁的战略方针是全面防守,作战策略是重兵屯守城镇,坚壁清野,迫使蒙古军退兵。具体战略部署是:将军队主力配置在锡尔河、阿姆河及河中地区,分城据守,防御中心设在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今土库曼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将战略预备队配置在河中地区待命机动,准备在撒麻耳干外围地区与蒙古军进行战略决战。

  1219年6月,成吉思汗带辅臣耶律楚材进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征军在此举行了盛大的出征誓师仪式。“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这就是耶律楚材笔下当时在额尔齐斯河畔目睹西征大军威武壮观的写照。蒙古人的高悬惩罚之鞭的军威是一派怎样的气势耶律楚材在诗中赞叹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在耶律楚材看来,蒙古军西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穷兵黩武的秦王汉武的战争行动与成吉思汗相比,简直如同儿戏般可笑。成吉思汗与众将召开部署西征的最高国事大会,命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及诸将各自率军从额尔齐斯河源头出征,正面进击花剌子模的锡尔河防线。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命当时在蒙古西部征服乞尔吉思部的长子术赤率军南下,会同西辽境内的哲别军从南路出征。

  早在1218年冬,术赤、哲别率3万名骑兵从刚刚占领的西辽领堆(今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出发,在帕米尔高原人踪绝迹的山谷间探寻通往西域之道。隆冬季节,蒙古军翻越海拔4000~7000米的冰山雪岭,这是一条上千里的酷寒与死亡之路,不少人马倒在途中。经过艰苦跋涉,蒙古军进入天山山脉的阿赖山北麓,于1219年夏季突然出现在花剌子模国的费尔干纳盆地,四处袭扰。

  围三阙一动中歼--蒙古军的常胜之法

  从1220年起,蒙古军在花刺子模展开河中战役及阿姆河流域诸城战役。这一地区的撒麻耳干、玉龙杰赤、不花剌3个城市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都城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战略防守中心。1219年秋,成吉思汗与拖雷率主力军,以速不台部为前锋,渡锡尔河南下,攻克和招降了沿途的数座城镇,于1220年3月包围了有“伊斯兰教罗马”之称的西域名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围攻不花剌时,采取了先紧后松、围三阙一、运动歼敌的战术:先以精锐的先锋军在不花剌的12座城门下屯营,后续部队随即包围外城四周,驱使以战俘为主组成的“哈沙尔”军摆开强盛的攻势,然后故意示弱于某处,网开一面放出守军,随后在蒙古军擅长的运动战和野战中歼灭之,以减轻攻坚战的消耗和损失。当花剌子模的大将阔克汗带领两万名守军退出不花剌城后,蒙古军紧迫至阿姆河边展开战斗。阔克汗全军被歼。

  成吉思汗设计、指挥的两河及河中地区的一系列战役不仅使蒙古军攻占了大片土地,而且基本歼灭了花剌子模汗国的精锐主力部队。特别是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龙杰赤3城的攻取对蒙古远征军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政治中心,玉龙杰赤是该国国王阿剌丁母后一党军事势力的根据地,不花剌是河中地区贸易、宗教、文化集中地,其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意义可想而知。回头看,成吉思汗将西征主力军的首攻目标定为不花剌极具战略眼光。得此城既可切断东西两部的交通和援兵,又能扼控撒麻耳干与河中地区的咽喉,并可断绝锡尔河被围各城之援,恰似狼咬羊脖。仅此一招,花剌子模国的灭亡便成定数。《元史·太祖本纪》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只有10个字--“帝深沉有大略,运兵如神。”

  坚韧耐劳赖轻骑--蒙古军的制胜之制

  如果以欧洲骑士的标准来看,蒙古骑兵充其量算是一种轻骑兵。因为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其防护性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穿着它不会像穿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成吉思汗从未像西方军的首领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像欧洲和中亚军队使用的武糊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较大,需大约相当于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剧《马可·波罗》中有马可·波罗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他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西方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也是防不胜防的。

  蒙古军队同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从小玩的玩具就是弓箭,一到成年就可以算是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酷的环境中长大,蒙古人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爬冰卧雪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其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方和西方农耕定居民族所缺乏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中原地区穿上军装的农民永远比不上的。这种从艰苦环境和游牧制度中磨炼出来的精神上的素质优势就是蒙古军在天才统帅成吉思汗指挥下能够横扫中亚和欧洲的最主要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