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终大清一朝275年的历史,除皇亲宗室外,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的只有12人(和珅之弟、一等宣勇公和琳也曾配享太庙,嘉庆四年,和珅诛,清仁宗命撤出太庙,故不计)。可以说,配享太庙是古代人臣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而在清代,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的12人中,有一对父子,堪称“大清双壁”。他们就是傅恒与其子福康安。
网络配图
傅恒:军政双全的“乾隆年间第一名相”
清朝官位中没有宰相一职,通常只要是进入军机处的大臣,都被称作是宰相。相对于阿桂、刘墉、纪昀(纪晓岚)、和珅等乾隆朝知名度很高的辅相,傅恒在民间的知名度似乎远远不及(主要是其他人在野史和影视剧中出镜率)。但综合来看,傅恒是“乾隆年间第一名相”可谓实至名归,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二十余年。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
傅恒出身于名门,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他坚定支持康熙皇帝议主撤藩,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圣祖时加赞誉。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此同时,傅恒的姐姐,即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钟爱,夫妻感情极深。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恒在日后成为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除了政治上的作为,傅恒在军事上的成就也颇为显赫。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京师及满、蒙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军遣使请和,疏奏罢兵。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网络配图
福康安:征战一生从无败绩的“战神”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因为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帝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为乱,阿尔泰与桂林皆调度无方。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任职户部侍郎,不久迁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受命赶赴四川军中任平叛将领。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鉴于清军平定大小金川福康安为西路得力之人,赴宜作战尤为出力,授为内大臣。由于福康安在大小金川之役中与士卒艰苦作战,克敌制胜,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重视武功的乾隆帝的赏识,于是一再提拔使用。乾隆在批复福康安的报捷奏折中批道:
报捷奏悉,朕心之嘉悦欣喜非言语所能形容!自庆复而讷亲张广泗败绩辱命,尔父首定金川,尔今日再定,金川自此无干戈矣!金川人民安享盛世之福,藏边道路得以畅通无滞,皆天授尔父子为朝廷解肘襟之忧也。非惟四川一地得安,亦非惟西藏受益也,此功厥伟,乃天下亿兆人民共庆同欢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将军之职,次年调任盛京将军。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转为户部尚书,第二年又转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福康安受到乾隆帝倚重,并被授予了相当重要的权力。
除了平定大小金川 战役,福康安还先后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民变、台湾林爽文起义等。尤其在廓尔喀之役中,福康安身先士卒,表现除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扩大西藏进出口贸易,打开西藏大门,英国唆使廓尔喀(尼泊尔)起兵反叛,两次入侵西藏,乾隆钦命军机大臣、太子太保福康安为抚远大将军,率兵平叛。福康安率军历经艰辛,60天翻越喜马拉雅山,他们很快击退侵略者,打到了距加德满都不到百里之地。之后尼泊尔求和。
网络配图
尼泊尔一役,震慑了英国,从此对大清有极深忌惮,中国的西南大门才一直无事,直到1888年被英军打开。
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
乾隆六十年(1795)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聚集在平陇的“苗王起义”。初战告捷,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但他仍继续督战,终因积劳成疾,于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军中。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
综观历朝历代,除了傅恒与福康安,父子同时获得配享太庙殊荣的也绝无仅有,可以说,他们是乾隆皇帝实现“十全武功”的支柱栋梁。至于民间所传傅恒因为其夫人是乾隆的情人、福康安因为是乾隆私生子而得享荣华富贵,此为民间野史小说家之言,不值得史学家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