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大器晚成主要讲述的就是魏国重臣崔林,他在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所以只有他的兄长崔琰看重他,但是后来经过他一步步的努力从县长坐到了安阳侯,大器晚成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才能越大往往成名的时间越晚,下面就跟着小学生网一起来看看吧!
大器晚成的主人公是谁?
崔林是魏国民将崔琰的弟弟,清河郡武城人,他所在的家族也是北方有名的“清河崔氏”,这个家族的发迹也是从崔林开始的,东汉之后,崔琰和崔林在曹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崔琰曾是魏国尚书后迁中尉,崔林还开启了任三公就被封为列侯的惯例,因而清河崔氏就逐渐步入了贵族门阀的行列。后来崔氏家族也是出现了不少文豪伟人,到唐代崔氏家族甚至出现了12位宰相,被列入五姓七望的行列。
崔林在魏文帝在世期间,曾任幽州刺史,司隶校尉,明帝时才被封为安阳乡侯。由于幽州和夷狄接壤,崔林在担任幽州刺史期间,需要处理好要塞,但是崔林却认为应该用温和的方式解决边境蛮夷问题,再加上不屑于讨好上司吴中郎,便被吴以不整治边境的理由,降级为河间太守,但是崔林在任期间,边境要塞民族确实也没有任何的作乱行为。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崔林的哥哥崔琰本来是袁绍手下的门客,就像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一样,但是袁绍战败去世之后,崔琰则利用一番话打动了曹操,这就投靠在了曹操的名下,当时曹操听完他的话不仅就对他表达了歉意,还在之后重用了崔琰,在这之后崔琰也帮了曹操很多,在立太子时,也不偏袒侄女婿曹植,不仅为人公正,而且对于人才的赏识也有独到之处。
堂弟崔林在家族中本来不受重视,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崔琰一直认为他肯定是大器晚成之人,因为做大事的人往往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所以成器的时间比较长,成名也较晚,后来真的被崔琰言中,崔林不仅在曹操手下做到了御史中丞,后来曹丕继位之后,还被封为了安阳侯,在魏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后来人们就用大器晚成来在比喻做大事的人成功的时间都比较晚,以鼓励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大器本来是指类似鼎和钟之类的器皿,而晚成则是因为器皿的形状巨大,所以铸造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一成语最早出自《老子》,后来被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结语:大器晚成的主人公就像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蔺相如一样,刚开始没有什么名气,随着才能的逐渐显露,才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