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用大量篇幅,着重歌颂了刘备一代仁君的英雄形象,说他英明且仁慈,重情又重义,刘备胸襟广阔,不仅爱民如子,凡事亲力亲为,更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这样的仁慈的君主谁能不爱呢?对刘备进行如此美化的刻画,是因为罗贯中心目里理想的仁君英主就该是这个模样。
罗贯中虽有夸大,美化的嫌疑,但刘备一生确实能识贤才、用贤士。包括在重用马谡的问题上,他看得比诸葛亮更加准确,对于挑选用人的眼光明显要高出诸葛亮。他对于有才之人总是待以厚礼,所以总能令对方感激不尽,并且竭尽终生之力也要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但有时他也会受当时的世风影响,比如在对待赵云的时候,他重用赵云,当他是将才,可是又因为赵云的出身而有所慢待。他也会以貌取人,比如庞统。庞统的才能世人皆知,小说里也曾借司马水镜之口说刘备,不论是卧龙(诸葛亮),还是凤雏(庞统),得一则能安天下。可见庞统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但是当庞统前来投奔刘备时,刘备却因他长相粗陋,竟然轻率的以一个县令的职位打发了他。多亏后来张飞、孙干亲睹庞统在未阳的惊人才干,庞统后来才得以受到刘备的重用,不然一代贤才就这么被埋没了。
当然,罗贯中认为刘备好,却也没有把刘备写成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地步。如果说刘备的仁慈是一个君主最难得的品质,那么如果过于仁慈就是阻碍他成为仁君的障碍,这就是刘备仁慈的另一面,他的妇人之仁和迂腐之仁。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经常展现出妇人之仁,比如刘表曾让荆州给刘备,诸葛亮示意刘备接受,但他却推辞拒绝,如果是因不忍夺人基业,出于仁义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是后来刘表病逝,蔡氏之辈掌握了荆州,并公然废长立幼献出荆州以求投靠曹操。在这个重用的时刻,诸葛亮等人建议刘备可以吊丧为名,一举消灭蔡氏之辈,从而夺取荆州,也可削弱曹操。但刘备执意不肯,还说什么这是执其子而夺其地。最后,曹操轻而易举得到了荆州。诸葛亮眼看着大好时机都错过了,也无可奈何,而曹操大军趁胜追击,诸葛亮只好追随刘备逃窜流离。
本文由小学生网(www.xiaoxuesheng.vip)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刘备的所做所为看似仁慈,其实对于跟随他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的愚蠢,你的仁慈就是对敌人的仁慈,如果刘备心中念念不忘刘表的托孤之嘱托,那也应该要扶持刘琦保住荆州,而不是放弃荆州。
刘备重情重义,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终其一生,情同手足,肝胆相照。当关羽、张飞相继去世后,他就丧失了理智,为兄弟之情,而不顾整个国家之事,不听任何人劝阻,哪怕是诸葛亮、赵子龙左右相劝都不能改变他的要兴兵伐吴的决定,最后导致诸葛亮和鲁肃二人多年呕心沥血建立起的吴蜀联盟就断送在了他的手里,而他自己最终也在白帝城饮恨而亡,为自己画上一个最惨痛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