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天画戟的古代将领在演义中只有两个,一个是吕布,一位是薛仁贵。前者三国第一牛人,后者神化成大唐第一战神。那么这个所谓的方天画戟是什么东西?吕布真用了这个做武器?看来薛仁贵要成为唯一了!
吕布为刘备解袁术大将纪灵之围时,在营门树戟一只,约定双方,如射中小支,则袁、刘解斗。吕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戟的小支原是横枝,整个戟呈卜字形。到了三国时,横支逐渐弯曲上翘,减弱了勾的功能,增强了刺和叉的功能,称为雄戟。典韦阵亡前,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说明小支上翘后,叉法威力大增。戟是制式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官渡战前,袁绍檄文称自己的部队长戟百万,此说虽有夸张,但也说明其装备之多。袁绍有大戟士700余人为左右随从。
戟分长短,短戟又称手戟。手戟是单手握持的短柄戟。曹操年轻时,私入中常侍张让室内,被发觉,舞手戟自卫。典韦喜好手持大双戟。军中谣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说明典韦手戟每只重40斤,折合今8.9公斤。
手戟也可投掷。董卓拔手戟掷吕布。典韦手持10余只戟,敌至5步,大呼站起投掷,无不应手而倒。孙策席间向严舆投掷手戟,严舆当场死亡。虎伤坐骑,孙权投掷双戟,虎受伤而逃。
军中所用的戟,主要是长戟。《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守合肥时,面对孙权的优势兵力,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吓得孙权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汉魏时期,车战衰落后,戟的功效已由主要是回拉钩斫,转变为前冲叉刺,因此就与矟(shu,指长矛)的效能相近。但到南北朝时,大量的甲骑具装出现在战场上,要杀伤对方的人或马,必须穿透或斫(zhu)断人披的两当铠或明光铠,以及马披的具装铠。由于铁铠制工日精,戟体窄,虽带旁枝具有叉刺的功能,但穿透力并不如长身阔体的两刃矟。因此对付披重铠的敌方,戟的杀伤能力远逊于两刃矟。
从工艺制造技术方面来看,锻制两刃矟则较简易。由于是军中主要的格斗兵器,既要求质精,又要求量足,因此工艺简便易造的矟较之工艺繁复费工的戟,更合于战争的需要。马矟排挤掉马戟,成为南北朝时骑兵的主要格斗兵器。
戟一直流传到唐代,但那时已不是作为格斗兵器,而是用于门戟了,具有仪仗的性质。门戟的的制度到宋代仍沿用,并规定戟刃改为木质,完全失去了兵器的功能,仅为摆样子的仪仗。它不仅在战场上看不到了,连集录各种兵器的《武经总要》中也毫无遗痕,只录有异形的长柄刀戟刀了。
所以说,吕布用的肯东不是方天画戟而是长戟!长戟是什么呢?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