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乱蜀先乱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此语,出于明末清初的欧阳直(又名欧阳睿年)的《蜀警录》中。两句话的最早因由,可能来自《北周书》上描写蜀人的一句话――贪乱乐祸,也可能来至隋文帝曾描绘巴蜀之人--人好为乱。意思是说,好像四川人好乱,难治,刁顽。而郭沫若从文学角度看则认为能够先乱是说革命性丰富,必须后治是说建设性彻底,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还认为四川人的丰富的革命性和彻底的建设性是由李冰启发出来的,是李冰的建设,文翁的教化,诸葛武侯的治绩,杜工部的创作感化和启迪的结果。
蜀地,从古走到今,应当包括现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包括蜀道难、三峡险。
蜀人,从自移秦民万家充实巴蜀;东汉末到西晋的大规模的移民;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大批北方人迁居蜀地;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一直到明末清初的的大移民活动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即所谓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下江人迁居四川。还有解放后,大批北方干部进入四川,三线建设时期又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进入四川,并从此落地生根,定居蜀地。在中国历史上,四川人口的大换血就已达六次之多,以至于达到了移民在数量上超过土著,亲戚遍全国。陈世松的《天下四川人》中讲: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全国各地之人皆入蜀成为蜀人。
蜀文化也在中原文化、南粤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等各种文化进入蜀地并与先秦的巴蜀文化之间进行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别于原有的古蜀文化的新文化。
蜀地虽然偏处西南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巴蜀之地易守难攻,粮草充足,因此每当统一王朝瓦解之时,这里的起义和割据就闻风而动,纷纷竖立旗帜,宣布独立自治进入无政府状态;而当天下巳定,硝烟散尽之时,这块窝在山地里的盆地尚未被纳入统一的版图,需要统治者尽最后的努力来收复它。因为通往巴蜀的道路很险峻,所以一般都是到最后大局已定的时候来平定这块地方。
唐人魏颢曾经说过: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
川蜀历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天下粮仓,战略要地。蜀人,民风彪悍,富于思想,敢于创造,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富于革命冒险精神。
天下未乱蜀先乱 四川咋如此特殊?
如今的武侯祠,已是城市的中心区域,里面的历代楹联中,要数赵蕃的最为知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中用典,皆为武侯故事,也反映出四川地处边陲,有别于中原的民情。
民间俗话中,对此也有反映,最着名的莫过于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了,证诸历史,非为无因。辛亥革命的先声,即为四川保路运动,此先天下而乱;两汉之间、五代十国、明末清初等历代王朝统一过程中,四川也均是押后平定的地区,此后天下而治。那么,为什么四川如此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