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马背政权的转身三大法宝

2021年05月14日10:12:01

通过科举扩大执政基础,通过祭孔宣示普世价值,通过祭朱承接中原道统,这是大清凭借枪杆子夺取政权之后,能够迅速巩固全国胜利的三大法宝。对执政合法性资源之饥,成为这个新政权的政改之机,也造就了其最终走出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的宿命之基。

  顺治二年(1645年),精锐的八旗军在31岁的豫郡王多铎的率领下,打过长江去,攻击全中国。经过惨烈的战斗和更为惨烈的大屠杀之后,大明帝国的故都南京以及江南的财赋重地,在尸山血海中相继沦陷。

  捷报传来,刚刚定鼎北京不足一年的大清帝国自然一片欢腾。但是,帝国的领导核心、年仅33岁的摄政王多尔衮并不轻松。多尔衮在掌管这个正在迅速扩展的帝国的过程中,尤其是本以为柔弱温顺的江南人,却意外地成为八旗军征战以来遇到的最为勇敢和坚定的抵抗者,令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枪杆子里可以出政权,但是,光靠枪杆子绝对维持不了政权。朱元璋曾说的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如同一把诅咒之剑,悬挂在他和清王朝的头上。为丰厚的战利品而欢呼的八旗将士,可以不去思考这些,而他,作为七岁小皇帝顺治的摄政者和这个新帝国的缔造者,却不能不想得更远。

  于是,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薙发运动的同时,一场宁静、柔和而浩大的政治改革,在新帝国中开始推行,而这将彻底改变这个帝国的国运。

  被绑架的读书人

  新任浙江总督张存仁,原是明朝的宁远副将,后来随祖大寿降后金(清),此次随多铎进攻江南,占领江南后,被任命为浙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