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拍摄到一颗掠日彗星撞上太阳的画面
分裂的168P彗星
美国与欧洲的探测器在8月19日、20日间拍摄到一颗彗星撞上太阳的画面,不久出现日冕物质喷发(CME),场景如同飞蛾扑向火山引发大爆炸般;事实上,飞蛾没有这么大的能耐,2011年10月初,SOHO太阳观测卫星也捕捉到一颗彗星撞太阳,太阳另一侧发生大爆发,而两者只是时间巧合而已。
美国航太总署(NASA)与欧洲太空总署管理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8月中旬拍摄到一颗彗星一路从镜头右下方飞往太阳,彗星光芒先是逐渐变小,乃至接近太阳前消失殆尽,随即太阳像是被撞成重伤吐血般,引发日冕物质喷发。
科学家说,以彗星和太阳的质量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连鸡蛋碰石头都谈不上,日冕物质喷发属于正常太阳活动,两者另类接触纯是时间巧合,这颗数十公尺大小的彗星,甚至连撞进太阳表面的机会都没有。
科学家指出,这颗飞蛾扑火的彗星,属于在100多年前发现的「克鲁兹族掠日彗星」(Kreutz sungrazers)成员,系12世纪初从一颗巨大彗星分裂后产生。一般彗星都以极大曲线的椭圆形轨道绕行太阳,有些彗星的远日点甚至跑到最远行星─海王星以外的空间,其中「掠日彗星」很接近太阳,经常被捕捉吞食。
目前观测到的掠日彗星大约90%都是克鲁兹族的成员,而彗星又多是冰晶和尘埃所组成,在接近太阳时即被重力拉扯及高热温度下蒸发殆尽,尸骨无存,仅有少数体形较大的彗星能逃过太阳神的佛掌,像是1843年的「1843年大彗星」及2011年的「洛夫乔伊(Lovejoy)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