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成功之后的车裂之刑

2021年05月17日17:48:00

  商鞅最早不叫商鞅,而是叫卫鞅,或公孙鞅。
  
  后来因为帮助秦国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到商地,从此才称之为商鞅。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很有名,原因就是做了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其实,这个被后人赞誉有加的大人物实在有盲目投机之嫌。所谓的变法,也并非己之初愿,凑巧遇到秦孝公这样一个渴望摸着石头过河的明主,才让商鞅得以施展抱负,闪耀在了璀璨的历史舞台上。
  
  没到秦国之前,商鞅(公孙鞅)并不被人看好。不是其他诸侯国不想图强,关键是对商鞅缺乏信心。商鞅自以为有些本事,却得不到发挥和施展,内心十分苦闷。尤其痛苦的是,七尺男儿还要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
  
  走投无路,商鞅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了秦国,最初并没有想要变什么法,只想谋个一官半职混口饭吃。到了秦国之后,秦孝公倒是很高兴。正好没人陪着聊天呢,见来了一个老外,就说那你既然来了,就讲点有趣的事吧!见秦孝公挺热情,商鞅的精神头就上来了。但讲点什么呢?把握不准,商鞅只好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态,眉飞色舞地讲起了帝术。结果,商鞅这里讲的滔滔不绝、口干舌燥,秦孝公却觉得无趣,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治国方略成了人家的催眠曲,学生都睡着了,这课还怎么上,商鞅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
  
  怎么办,这个秦孝公到底喜欢听什么呢?捉摸了半天,觉得还是要换个课题。过了几天,引荐商鞅的景监看秦孝公的气消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向秦孝公推荐商鞅。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秦孝公说那行吧,看看还有什么新鲜玩意,结果这次商鞅又讲起了王术。这次倒是不错,或许昨晚睡多了,秦孝公竟然没睡着,但依旧是打不起精神来。很显然,秦孝公对商鞅的答辩还是不太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