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本质是一个游侠。
除了宽仁爱人,常有大度,善于与人交往等性格特点之外,在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明确有过一段当游侠的日子。《史记张耳列传》里写道,刘邦在布衣时,曾经几次跟着外黄的张耳当游侠,客居数月。张耳年少时,曾当过魏国信陵君的座上常客,他在傍上富有的孔雀女之后,也像曾经的信陵君一样,疏财仗义,网罗天下游侠之士。刘邦就是这个时候追随张耳的。
可惜,很快就碰到了秦朝灭掉魏国,张耳也被通缉了。刘邦仅仅跟从了几个月,在如此形势下不得不离开,他的游侠梦告破灭。
在楚汉争霸的后期,刘邦早已摆脱了自身的小农身份、游侠情结的限制,逐渐显示出他善于用人、不凡的领袖气质了;但我认为,刘邦登基后,仍然有几件事体现出了他骨子里对游侠之义的敬重。
比如说,任侠季布,在当项羽的部将时,数窘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后重金要杀他,后来因为他的守信,赦免了他。彭越造反(虽然只是借口),栾布收彭越的头颅哭之,本该处死,刘邦敬重,赦免了他,并拜为都尉。赵王张敖疑为谋反,田叔不畏死,陪着入京受审,刘邦亦感动,拜其为官。
这种重然诺的举止,似乎在验证着他早年追慕游侠的举动。
反观,当初项羽的下属丁公,放了刘邦一马;等项羽灭了之后,又恃着当初的不杀之恩向刘邦求封。刘邦冷笑,斩了丁公,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刘邦杀丁公的理由是不忠,实际上非也。鸿门宴项伯救他的时候也是在项羽的阵营中呢,怎么项羽死后刘邦却封项伯为列侯?就是因为游侠的道德里,要求是不矜其能,羞伐其功,而丁公主动讨封,不是游侠,而变成了没原则的小混混;而项伯,准备带张良一起逃亡,被张良感动后再去救刘邦,有游侠之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