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为何多同性恋

2021年05月24日19:47:52

  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有许多称谓,例如分桃(也称为余桃,出自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断袖(出自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安陵(出自楚共王和男宠安陵君)、龙阳(出自魏王和男宠龙阳君)等。
  
  汉代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此风更是甚嚣尘上。
  
  那么,清代为何多同性恋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或象姑。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废止。
  
  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同性恋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路人皆知。陈维崧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是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