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卡尔遗址
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
《玛雅大干旱》一书的封面
2009年年底,灾难片《2012》风靡全球。2012年11月22日,这部讲述地球毁灭的电影即将推出3D版,继续在电影世界中描绘玛雅人关于地球末日的预言。然而,颇为巧合的是,就在11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是一场长期干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崩溃,证实了这一古代文明消亡源于气候变化的假设。而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是气候变化。
A
逝去的文明
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
在危地马拉北部佩腾省东北部丛林中,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在这里矗立着的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玛雅金字塔。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勾勒出热带雨林里独一无二的天际线。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这座斜度达70度,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蒂卡尔遗址,是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
在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蒂卡尔城、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奇琴伊察的武士庙,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大约在1100多年前,玛雅人放弃了这些伟大的城市。个中原因困扰了之后的人类长达几个世纪之久(蒂卡尔古城遗址在1696年被发现)。
通过考察散落于中美洲各地的玛雅文明废墟,考古学家理出了玛雅文明发展的一些脉络。他们发现,从大约公元300年开始,玛雅文明进入了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神庙和纪念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玛雅文明的人口也急剧膨胀。大约在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崩溃: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神庙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北部高地的玛雅文明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再也没有重现辉煌。直到16世纪,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玛雅文明。在殖民者的杀戮和掠夺中,玛雅文明终于完全衰落了。
关于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过去一直是众说纷纭。跟这个文明一样,它的衰落也被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人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源于小行星撞击,也有人说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更有人认为是巫师们预言的全球大灾难毁了这个文明。但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消灭了玛雅文明的巨大力量其实并不神秘,并且也为处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所熟知。这就是:气候变化。
B
气候干旱是元凶
最新的研究显示,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美国《科学》杂志11月9日刊登的报告是由一个国际专家组共同完成的。他们从距离玛雅遗址1.5公里处的伯利兹城一个洞穴的石笋层取样,作化学和矿物分析,复原这一地区过去2000多年气候变迁状况。
洞穴石笋由石灰水持续滴落逐渐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二氧化碳含量低,水的酸度就小,所溶蚀的石灰岩就少,当然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少。因此,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当水最后到达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可以揭示降水趋势。
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之一、英国达勒姆大学学者詹姆斯巴尔迪尼说:玛雅文明兴衰是一个成熟文明没能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