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改革的苏东坡为何不招人恨?

2021年06月02日13:48:00

  
  大凡在历史上,反对改革的人,是比较招人恨的。但在北宋,苏东坡是个例外。他是个公认的保守派,但这个保守派不招人恨,甚至口碑比改革派还要好。这是为什么?
  
  众所周知,苏东坡赶上了北宋改革时代。改革的总设计师就是他的师兄同出欧阳修师门的时任宰相王安石。与同学同道为官,且同学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对于此时仅为大理评事七品官的苏东坡来说,一旦相应同学的改革召唤、结为同党,那么则意味着十分光明的前程。
  
  基于利益和感情出发,许多人觉得苏轼应该站在新党一派,但是对秉性正直的苏轼而言,利益和感情不能取代政见。在社会危机已降临的北宋中期,在改革问题上,无疑王安石是激进的,苏东坡是保守的。
  
  从出发点看,以重新分配财富和整军为中心的王安石熙宁变法无疑是进步的,客观上会起到减轻土豪对农民的压迫、释放生产力,以及军民一体作用,如果改革成功,北宋一定富国强兵,女真人日后还能不能灭掉它还是两说。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经是好经,但为什么最终失败和在历史上颇多争议?
  
  问题出在两点,1、改革者代表谁的利益;2、具体执行和执行人的动机。
  
  什么是改革?一言以蔽之,曰:利益再分配。反对变法的苏东坡确是代表了一部分地主土豪的利益,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王安石变法者,也未必就天然代表了广大北宋人民的根本利益。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苏东坡这段遭贬官后的陈情,道出了他与王安石的根本分歧。
  
  利用改革、打着改革旗号、提高一己之位,谋求一己之私,这是苏东坡与王安石分歧的主要原因。因为用人不当,改革沦为一些官场小人强取豪夺的工具。这是王安石变法最受诟病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