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是这样炼成的

2021年06月05日10:11:51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能力,素为世人称颂,亦常被后人赞之为千古第一明君。他十六岁应募从军,十八岁助父起事,后率唐军东征西讨,终至全国统一。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成功发动玄武门事变后被立为太子,二个月后即帝位,史称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等诸多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恢复和发展,使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国力不断增强,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的繁荣兴旺局面,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有雄厚坚实的基础。那么,贞观之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它涵盖了一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安人宁国,删削繁苛。通过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李世民认识到老面姓的力量可以决定一个国君的命运。为了避免重蹈隋朝的覆辙,从贞观初年起,他就特别注意处理好君与民的关系。他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心向背乃国家存亡之基础。为了做到安人宁国,必须删削繁苛,先存百姓,安诸黎庶,使其各有生业。他在全国实行省徭赋,务积于人的政策,尽量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得到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