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杰多豪气,天地之间一祖逖。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但真正了解这两个典故主人公祖逖事迹者,则不会太多。
西晋末年,大族擅权,豪强肆虐,民不聊生,表面上的繁荣已经掩盖不住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了。西晋惠帝时(291306年),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这八王汇编为一列传,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八王之乱的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他毒死了惠帝,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
311年,晋怀帝与荀晞密谋杀害司马越,并且发出诏书讨伐。司马越在这年3月病死在军中。而司马越的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的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匈奴石勒的军队于苦县作战大败,十万人全被歼灭,西晋的最后一支可用兵力也被消灭,已再无可战之兵。
很快,匈奴大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虏,中原地区顿时大乱,史称永嘉之祸。北方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避难,祖逖也被迫带着亲族宗党几百家南下淮泗(今江苏徐淮地区)。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祖逖主动把车马让给老弱和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他和大家同甘共苦。大家对他敬佩有加,一致推举他担任流人队伍的行主。
在南下的过程中,祖逖目睹了老百姓的惨壮。南下江南后祖逖多次向江南的实际领导司马睿建议北伐,
满足于偏安一隅的司马睿对祖逖敷衍了事,就任命其为徐州刺史,军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当时的徐州已经沦落到了匈奴人手中,祖逖的徐州刺史实际上就是个虚职罢了,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
不过,倔强的祖逖还是不断的向司马睿上书请战,力请北伐。祖逖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但却不是司马睿的选项。司马睿自移镇建邺,为拼凑江南小朝廷而不遗余力,他和拥戴他的门阀士族都无意北伐。从司马睿来说,虽然国土沦丧,他仍不失为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这皇帝的宝座还不知究竟属谁呢?但面对祖逖大义凛然的请求,他又不愿落下阻止北伐的恶名,于是,便消极对待此事。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只拨给他一千人的粮食与三千匹布,不给铠甲兵器,而不给一兵一卒,让他自募士众,自制刀枪。
于是,祖逖便带着辎重和自愿跟随他南下的几百人一起北上。
祖逖率部到达江北的淮阴后,一方面派人冶铸兵器,一方面派人招募流民。祖逖面临的对手不仅是割据冀、豫一带,拥兵十多万的羯族首领石勒,河南地区还盘踞着为数众多的汉族地主豪强武装,即所谓坞主。这些坞主修筑坞堡,自称刺史、太守,称霸一方,依违于晋、赵之间,情况非常复杂。他们可能成为北伐军的盟友,也可能成为北伐军的敌人。这种形势决定祖逖北伐的道路是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
不久之后,祖逖新组建的北伐部队就达到了两千多人,随后祖逖率部行进到屯雍丘(今河南杞县)。当时在河南地区,匈奴汉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其实在各个地区的坞主都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这些人没有统一起来打匈奴,反倒是经常的互相攻击,经常在汉与晋之间做墙头草,哪边势力强就依违于哪边。
祖逖得知情况后,派人和这些钨主进行谈判,表示愿意联合共同防石勒。一些小的坞主迫于石勒的威胁,不得不送其子弟到襄国为人质,祖逖十分理解他们的处境,任由这些小坞主既服从石勒,又服从自己。这些坞主对祖逖十分感激,石勒军有什么军事行动,都提前告知祖逖,因此祖逖的部队经常打胜仗,其声望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