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的渊源可以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此书是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Tashiro Tsuramoto)听闻书写整理,在18世纪初的1716年完成叶隐闻书写本,共11卷1200多节,简称叶隐或叶隐集。卷一、卷二讲武士的心得修养,卷三讲锅岛藩藩祖直茂,卷四讲第一代藩主胜茂,卷五讲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纲茂等,卷六讲锅岛藩古来的事迹,卷七、卷八、卷九讲锅岛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讲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