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谜 陈炯明是否背叛了孙文?

2021年06月11日16:35:46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的历史,这是一段无法绕过的历史,这是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

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1922年 六一六事件炮轰总统府,逼得孙文大总统逃到永丰舰,正因为孙文逃到永丰舰,才有一个人跑到永丰舰护驾,此人便是后来的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也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蒋介石带领黄埔军,东征陈炯明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可以说,没有陈炯明,就没有蒋中正。

陈炯明,这个足以扭转乾坤的人物,一定不得不读他。

(一)陈炯明背上了破坏北伐的骂名
前面说到1918年春,南北议和,南北的军阀们开始对孙中山进行排挤,孙中山愤然而无奈的离开了广州。1918年5月至1920年8月,广东军政大权掌握在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手上,当时广东军政要职的都是广西人,广东各兵工厂造出的枪械子弹,首先满足桂军或运回广西,粤人军队不能染指,造币厂造出银毫,概运回桂,使广西财政金融绰有余裕,而广东银根短拙。这些广西籍的官员们运米营私,包运鸦片、私卖矿产,大多成了富翁,广西人的做法让他们在广东尽失民心。

1920年8月,陈炯明联手许崇智从闽南杀回了广东,把桂系赶出了广东。

1921年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暴发,在陈炯明的强大攻势下,很快拿下广西。陆荣廷被打到了中越边的龙州境躲了起来,被迫下野!

历史,真是有人哭有笑的玩艺,只有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羸家。

一般而言,败军之将,要么投降,要么断头。

好在人类文明进入了二十世纪,赶尽杀绝的做法似乎越来越不那么人性了。危急关头,陆荣廷一个通电就救了自己。

打败桂系,并非孙文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心统一中国的革命家,他念念不忘的是北方。北方还存在着一个似乎更为正统的中华民国。

桂系只能算是他心中的一根小刺,北方的直奉军阀们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两个字:北伐。

伐,伐有罪也。《春秋公羊传》说,伐人者为客,被伐者为主。中国历史上,往往南人攻北叫伐,北人攻南,叫征。北伐,南征,就这么来的。

此时我不知道,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孙文,为什么会口口声声北伐,这不等于承认北方那个中华民国为主,自己为客么?

不过,历史上以客为主、反客为主的演义多了去了。伐就伐吧,然而,有一个人不愿意了。

他就是陈炯明。

历史上,一般都把孙文此次不能实现北伐宏愿的原因,归结为这个陈炯明的破坏。

几十年后,假如他地下有知,一定感觉比窦娥还冤。

其实,陈炯明有陈炯明的苦恼。

话说,陈炯明进驻南宁后,孙文即派邹鲁到广西,敦促陈炯明出师援鄂,并由广东政府接济军费400万元。

4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钱要由时任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出,这就意味着,陈炯明不仅要出人出力还得出钱。

陈炯明没有学过会计,但多年的军政生涯让他无师自通。

他的回答说是,粤桂战争花费巨大,能动用的钱差不多都投进去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但是从目前广东财政情况,最多也只能筹到200万元,而且这笔钱还要等北伐军出发以

后才能支付。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革命心切的孙文焉能等到那时。于是,双方信使,徒劳往返,无济于事。

这下,急性子孙文不得不亲自出马,亲赴南宁,他要当面向陈炯明晓以大义,陈说利害。

这利害便是他的三民主义。

不过,不提三民主义则己,一提三民主义,陈炯明就搬出了他的联省自治,两人信奉的主义杠上了。

面对孙文的大义,陈炯明不厌自烦地申之以他的小义,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统一。他说自己并不反对北伐,只是现在兵疲将惫,囊空如洗,根本不可能远征北方。

说到一直与孙文关系不错的陈炯明,此时为什么没有支持孙北伐呢?这后面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表面上陈炯明说没有钱开动北伐,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孙文与陈炯明的政治主张全然不同。

别看陈炯明是一个带兵之人,可他却富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他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联省自治,就是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似的联邦政。他希望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以和平方式来实现中国的统一。他反对用武力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不想再让广东再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