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历史上是否真有香妃其人?

2021年06月17日14:35:58

清末以来我国的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香妃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连外国的一些词典中都出现了有关香妃的词条。
民间关于香妃传说的版本很多,总起来大致有两种。在蔡东藩的《清史演义》、《清朝野史大观》以及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等书中所描绘的香妃与民间传说中香妃的故事差不多。在民间传说中,香妃是个传奇的人物,1745年,香妃出生于新疆喀什的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后来被小和卓木纳为妃子,因为身上有一种奇香,所以被人们称为香妃。后来,新疆的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皇帝派大将军兆惠前去平叛。在1759年的一次战役中,大小和卓木被清军打败。在后宫的香妃也被兆惠俘虏,后来,被带回京城。兆惠为了讨好乾隆皇帝,就把身有异香的香妃献入宫中。乾隆见香妃“玉容未近,芳气袭来,既不是花香,又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临近御台,更是柳眉微蹙,杏脸含晕,益发动人怜爱。”但是宫中的太监叫她向乾隆皇帝行礼,她却丝毫不睬,只是泪眼莹莹。”这时身边的近臣向乾隆耳语说也许香妃刚刚从叛乱的部落俘来,心里还有一丝悲痛,而且她自新疆而来,也不熟悉宫中的规矩,皇上可以先将她的饮食起居按回疆的风俗来安排,再派几个回部的仆人伺候,时间久了就好了。乾隆听了这位近臣的建议,就让人在西宫给香妃修筑宝月楼居住。并对她恩宠有加。但是,香妃却因为思念故乡,整天抱着新疆带去的沙枣花,暗自垂泪。后来,乾隆皇帝带着香妃到江南游玩散心,到了杭州的时候,乾隆企图强行临幸香妃,香妃一急之下,竟取出一柄倒光闪闪匕首来,想刺杀乾隆,乾隆给吓了一跳。从此再也不敢强迫香妃,可是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慈宁宫皇太后的耳中,皇太后恐怕乾隆被害,就趁着乾隆外出游玩的机会,将香妃召入宫中,逼她自尽了。香妃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尸体运回新疆,我要长眠在家族的陵墓里。乾隆回宫后,见香妃以死,大哭了一番。后来,因怀念香妃又让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士宁所画依照香妃生前的样子画了一幅“香妃戎妆像”挂在宫中。然后又依照香妃的遗言,派图尔都的妻子苏黛香人将香妃的遗体护送回新疆,苏黛香一行人在路上陪着灵柩整整走了3年才到达香妃的故乡喀什,后来香妃被安葬在阿帕克和卓陵墓内。这座墓后来就被当地的人们香妃墓。
后来,香妃故乡的人民为了纪念香妃,就为她在喀什噶尔回城北面的香妃墓附近为她修建了一座香娘娘庙。据说香娘娘庙很有灵验,当地的维吾尔族的年青姑娘们都经常到此祭拜,所求之事无有不应。1892年,萧雄在自己的《西域杂述诗》一书中用诗记载了这个史实。在他的“香娘娘庙”诗中说: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同时,在这首诗的注里面,他还写道“香娘娘,乾隆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母家。”但并没有提到香妃传说中的种种故事。
当然这只是传说故事中香妃的形象。真正的香妃是什么样子呢?据著名历史学家孟森教授在1937考证。其实香妃就是历史上的容妃。这个结论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孟森教授的考证只是通过清宫档案和时人笔记的材料来推断的,并没有得到考古材料的实证。这件事一直到了1979年,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裕妃园寝内的一座墓自然坍塌,在露出的木板上露出了“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字。后来,考古学家根据这个线索对这座坟墓作了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最终确任此墓就是乾隆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的墓。后来,又将墓中出土的文物同孟森教授的考证一对照,发现孟森教授所说的“香妃就是容妃”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
这个容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后据学者考证,容妃(1734~1788年),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岁。是新疆回教的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为和卓,故称和卓氏。一家久居叶尔羌,后来曾一度迁居伊犁。她的哥哥胞兄图尔都,叔父额色伊,堂兄玛木特等是重于清朝的。1758年,大军兆惠率领清军进攻大小和卓的叛军时,被大小和卓以重兵围困,形势十分危急。是容妃的五叔额色尹,和哥哥图尔都,率领布鲁特骑兵出击喀什噶尔,迫使叛军分兵救援。兆惠才得以乘机反攻,获得大胜。后来,在图尔都等人的协助下,清军重于平息了打下和卓木的叛军,额色尹也因功被清朝封为辅国公。三年后,图尔都也因军功被晋封为辅国公。后来朝廷褒奖图尔都一家人,让他们一家人都迁到北京居住。容妃就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哥哥等人进京的。有一次,乾隆皇帝召见平叛立功的图尔都、额色尹等人时,容妃也随着哥哥进宫,在乾隆召见的过程中,还是一名姑娘的容妃才思敏捷,谈吐非凡,很讨乾隆欢心。此后不久,她就被乾隆召入宫中封为“和贵人”。时年26岁。和卓氏入宫后,很得乾隆的宠爱,很快就被册封为容妃。容妃进宫以后,一直坚持遵守伊斯兰教的习俗,她在宫中被允许穿著本民族的服装。在封妃前夕,乾隆还特意命人为她制作了全部妃子冠服,如天鹅绒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及项圈、耳附等饰物穿着民族服装。为照顾容妃的饮食,乾隆皇帝为她配备了一名叫努伊玛特的维吾尔族厨师,为香妃做维吾尔族的饭菜。容妃深得皇帝宠爱,她曾随乾隆南巡江渐,东巡到泰山曲阜,还到过盛京(今沈阳)去拜谒清朝祖陵。乾隆赏赐众妃嫔的时候,也特意照顾容妃,赐给她的“御膳”,都是一些新疆出产的哈密瓜、葡萄,以及伊斯兰教徒们经常食用得羊肉,鸡、鸭和素菜等菜肴。乾隆三十年(1765年)容妃随乾隆帝南巡,一路上乾隆特意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赏赐她羊肚、炖羊肉等食物。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容妃再次随着乾隆等人东巡祭孔,乾隆也是赏赐给容妃回回饽饽等回教食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随乾隆到盛京,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赏“奶子月饼”。到达木兰围场,乾隆猎获野猪和狍子,赏众妃野猪肉,而赏容妃狍子肉。乾隆为容妃安排了回族厨师,为她做回俗清真饭菜如羊肉馄饨等。容妃在乾隆宫中的地位很高,在皇后死后,她的排位已经在各妃中已名列第三了。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容妃病逝,终年55岁。容妃病逝之后被葬在河北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因为容妃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她的棺木上刻有《古兰经》的经文。
至于这位容妃娘娘是不是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香妃,历来也存在争议,因为在乾隆后宫中的41位妃嫔中只有容妃自己一个是维吾尔族女子,所以,一些史学家认定这个容妃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娘娘。而且从容妃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也与历史记载中的香妃极为相似。
但是,也与人对此结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墓中出土的文物只能够证明历史上有来自维吾尔族的容妃这个人,但不能因此就说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那位香妃。容妃原名为买木热艾孜木,出身于回疆贵族,而传说中的香妃则名为伊帕尔汗,出身于回疆的一个贫民家庭。另一方面如果认定河北清东陵的容妃墓就是香妃墓的话,那喀什噶尔的那座被当地人成为阿帕霍加麻扎的香妃墓又作何解释呢?另外,如果容妃就是香妃的话,为什么史学家没有在清宫档案及其他的历史典籍中没有找到一点关于容妃有“体香”的记载。所以,人们认为现在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娘娘。
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地,就是无论容妃同香妃是不是一个人,她或她们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景仰和尊敬的。她同汉代的王昭君,唐代的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为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巾帼英雄。她是维吾尔族人民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