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虽然像英国许多地方那样的富有煤矿仍归罗马天主教堂所有,但这并没能消除煤给人带来的恐怖联想。在16世纪,罗马天主教堂发现与煤打交道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能够很容易地从石头中萃取或从狭窄的矿井中开采的煤矿,已经越来越少。
13世纪里,教会和煤炭商人为煤炭利润而展开争抢,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16世纪中期以前的煤炭贸易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煤的使用还没有普及。之所以很少有人烧煤,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就是煤烟,英国人发现煤烟的气味既令人作呕,又有害健康。埃莉诺女王1257年访问诺丁汉时,没待多久就匆忙逃离了,因为她无法忍受煤烟的气味,并且担心煤烟会危害她的健康。
令埃莉诺女王感到烦扰的烟味儿,可能是铁匠烧煤或人们烧制石灰时发出的,这些石灰要用来修整诺丁汉城堡。在13世纪,诺丁汉人并不在家里燃煤,因为煤的气味实在不讨人喜欢,不适合家庭使用。当时烧的煤大部分是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开采出来的,确实极易产生煤烟。后来,诺曼底的城堡和一些大庄园竖起了排放煤烟的烟囱,但直到两个世纪后,这种奢侈品才出现在普通人家的小房子上。一般家庭通常在房屋的中央用石头垒起壁炉,远离木制墙壁。因此,煤烟很容易就会充斥整个房间,直到它从墙壁或屋顶的缝隙里慢慢散逸。几十万年前,直立猿人把木头火堆聚拢到木制的宽敞棚屋里,从室内空气质量的角度看,13世纪的英国人并没有比直立猿人创设的这种条件进步多少。
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从1285年开始,为了解决煤烟的问题,在伦敦设立了很多委员会,因为当时人们纷纷抱怨煤烟已经“污染和腐化”了空气:在1306年夏天,铁匠、酿酒者和其他需要硬燃料的人们,因为燃烧了太多的煤而引起广大民众的抗议,政府于是颁布了一道禁止燃煤的法令。尽管新的法令规定对燃煤者课以重罚并毁掉其熔炉,但还是有人偷偷地燃煤,这仍是一个问题。有传言说,有人因为违背煤的禁令而被绞死、被拷打、被斩首,但这只是传说,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实有人因燃煤而被处死,而且一些学者也认为这种说法不可靠。那些强制措施确实限制了煤的燃烧,但这只是暂时的,几年后,烧制石灰者和铁匠们又重新使空气中充满了煤的辛辣而刺鼻的气味。
伦敦之所以鼓励燃煤,原因很简单:伦敦的人口乃至英国的人口都已大大增长,这导致森林面积正不断减少。城市附近的森林首先遭到了破坏:人们为了取火而燃烧树木,为了得到木材而大肆砍伐,为了种植谷物、饲养家畜而向森林无度索取……由于森林提供的能源变得越来越珍贵,因此人们转而求助于地下资源。那不断扩张的城市和逐渐缩减的森林,在那些煤炭商人们的眼中,也许意味着一个煤炭工业欣欣向荣的春天。但实际上,要解决能源这个特殊的问题,不能靠煤,最根本的是要大量缩减人口,或许这要靠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来完成。
1347年,在西西里岛海港靠岸的一艘商船,把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eague)(即黑死病)带到了欧洲。当时,黑死病(Black Death)已经使中国、印度和中东的人口锐减,如今它又向欧洲发起了第一轮冲击,将有大约1/3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灾难,也就是250万人;而这场灾难一直持续到了1351年。一些学者分析道,黑死病之所以形成如此致命的灾难,是因为多年来不稳定的气候、糟糕的收成和饥馑已经使人们变得脆弱。当时享有盛名的巴黎大学的医学专家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发现1345年3月20日发生过一次罕见的行星排成一线的现象,这就是黑死病的起因。但尽管如此,当时仍有许多人把这场瘟疫看作上帝的一次发怒。
15世纪之前,瘟疫至少三次卷土重来,降临英国;在疾病和其他原因的打击下,英国的人口一再减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6世纪前后。那时,英国只剩下约300万居民,大约是瘟疫来临之前人口的一半。人们在废弃的农场上重新培育出的森林,已足够供应缩减后的人口所需要的能源,因此,煤炭贸易衰落了。
感染了的小肿块,或者说淋巴结的肿胀,是黑死病特有的恐怖症状,令那些煤炭商人感到倒霉的是,煤与这症状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一位在瘟疫中幸免的威尔士人说,淋巴肿块在爆发时看起来就像“零碎且脆弱的海煤”,那疼痛则“如同燃烧的煤渣一样火烧火燎”。皮肤的发炎让人想起煤,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红疹(carbuncle)也是由小块的煤或木炭引起的,起源于拉丁地区,已经蔓延到了英国。不久,一种以结节溃烂为症状的病被人们称为“炭疽热”(anthrax),也就是希腊语中的“煤”。
这些要命的联想使得中世纪的人们深信,污浊的空气一般都对人体有害,这也许是英国如此迅速地把煤烟定为一大威胁的原因之一。还是那位把爆发的淋巴肿块比作碎煤的威尔士作家,也曾用典型的中世纪比喻风格写道:“死亡正像黑色的烟幕一样向我们逼近。”人们可以闻到并且尤其感到头疼的是煤烟中硫的气味,他们相信硫??就是通常说的硫磺??具有恶魔般的地狱气息。简而言之,在中世纪,想像力给煤带来了一个难题,即人们总是把煤与疾病、死亡和魔鬼联系在一起。
虽然像英国许多地方那样的富有煤矿仍归罗马天主教堂所有,但这并没能消除煤给人带来的恐怖联想。在16世纪,罗马天主教堂发现与煤打交道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能够很容易地从石头中萃取或从狭窄的矿井中开采的煤矿,已经越来越少。要想开采更深处的煤,就必须具备雄心壮志和更深的隧道,而重要的是,新的建设不仅耗费巨资,而且必须保证在地下水位以下挖掘矿井时不能破坏地下水。
进行这么大手笔的投资,需要对煤的未来充满切实的信心,并且愿意付出行动,但神职人员们对煤可没有这么大的信心,所以他们拒绝投资。事实上,他们通常并不亲自管理矿业,而是将矿井租给那些愿意管理的人们。但是,矿井的租期非常短,因此,矿井的实际经营者们只有斥资扩大矿井的规模,才能在租期内获得利润。我们可以推知,如果矿井自始至终都掌握在教堂手中,那么煤炭工业就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对煤的需求的剧增。但这种假设是否能够成立,我们却无从得知。1527年,国王亨利四世决定废除来自西班牙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因为凯瑟琳没能为他产下男性继承人,亨利四世的这一决定影响到了英国的很多方面,包括煤炭工业。
由于罗马教皇没有准许亨利四世废除王后,亨利四世于是与罗马一举决裂,这件事在历史上轰动一时。亨利四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英国工业的极大繁荣。当时,教会占据着英国大约1/5的土地和财富,在收入上是王室的将近三倍,因此,当国王极度渴望金钱,并且反教会情绪高涨的时候,教会的处境就显得危险了。教会将近一半的财富由大约800座修道院把持着,要在以前,亨利四世也许只是将其进行削减,但在1536年和1539年之间,他却解散了英国的修道院,并在国会的帮助下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英国许多富有的煤矿突然成了王室的财产,另外,通过合法的土地买卖,新兴的商人和贵族阶层也得到了一些煤矿,他们急切地希望通过各种手段从中获取利润。
纽斯卡尔周围的城镇商人们,在与教会争夺煤矿控制权的斗争中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泰恩茂斯修道院院长管辖的那些矿井,曾经引起1268年城镇商人与僧侣之间那场暴力冲突,如今都已归属商人们名下。虽然达拉谟的主教在其后几年里继续把持着手中的财富,但在亨利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这些财富还是转到了商人们手中。纽卡斯尔的商人们最终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煤炭出产,他们可以疯狂地拓展矿井了。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英国还时常被邻国嘲笑,那些邻国都比英国更大、更强、更完备。英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还处于半殖民状态,主要靠出口毛料半成品和原料来支撑。在海上,英国仍然势单力薄;在科学、技术和都市化进程方面,英国也远远落后于邻国。总而言之,那时候几乎看不出,英国即将进入如今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发展阶段,并且将在世界事务中变得举足轻重。
像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的人口和经济都正从瘟疫过后的低谷中回升。英国农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改善;一位作家在1577年写道:如今,越来越多的贫民家庭开始使用一些舒适的小物件,如枕头,人们用它取代了往日休息时用的“舒服的圆木”。但是,英国经济的增长却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威胁??这个小小岛国的森林又开始慢慢缩减。英国的羊毛工业逐渐显出优势,于是,越来越多的地主砍倒自己的林地,取而代之以可爱的绿色牧场;如今的英国,到处都是这种牧场。另外,钢铁工厂所到之处,那炼铁的熔炉都吞噬着大量的木炭,消耗着当地的森林。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中央政府曾派出许多委员会调查全国木材短缺的状况,每一个委员会都确定地说,全国的森林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时的作家们都为英国木材的流失而感到惊慌,他们认为那大片的森林已经“严重地衰减和损坏”了。这种对森林的破坏不仅意味着燃料的短缺,而且还将威胁每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几乎每种工业的运转;此外,这也预示着当时许多重要的建筑材料即将匮乏。木材在几乎所有的建造方面都派得上用场,包括房子,家庭用具,手推车,劳动工具,容器,当然还有船。海军认为木材的短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国家通过了一些法律,限制对木材的砍伐,并且加重了对偷盗木材者的罚款。在艾塞克斯郡,那些因“偷盗树篱”而被抓的人,将被“鞭打至鲜血淋漓”。
在城市里,能够更加敏锐地感觉到燃料的短缺,尤其在伦敦。整个英国的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伦敦的人口则增长得更快。当然,由于城市不断扩大,附近郡县的森林渐渐被砍伐至尽,因此人们不得不从越来越远的地方拖运木材。木材主要用于家庭的取暖和做饭,但很多生产流程也离不开它。一项统计表明,单单是伦敦的酿酒者,每年就要烧掉2万货车的木头。由于燃料短缺越来越严重,木头价格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了通货膨胀;贫民们苦不堪言,因为燃料已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生活开销。
那段日子里,伦敦居民的生活尤为艰难,他们甚至无法在家中取暖。也是在那时,欧洲进入了一直延续到18世纪的所谓小冰期。就平均温度而言,自从最后一片薄冰从北半球消融之后,那是欧洲最冷的一段日子;人们跌入漫长的严冬,泰晤士河偶尔会被冰层覆盖。据说,在1564年至1565年的冬天,伊丽莎白女王每天都到河面的冰层上散步。在1607年至1608年的冬天,伦敦的人们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第一次冰上集市。小贩们卖着吃的和喝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有的跳舞,有的打保龄球。在此后的两百年里,人们曾多次举行这种集市,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巧。
如果16世纪的燃料短缺愈演愈烈,那么它最终不仅会减缓伦敦经济的发展,还将影响到伦敦人口的增长。像当时的大多数城市一样,伦敦的出生率一直低于死亡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瘟疫、天花和伤寒的间歇性爆发,它们很容易在拥挤的城市贫民中传播。墓地里的坟墓在不断增加,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从农村吸引更多的居民,填补死亡所造成的空缺。但是,人们尽管迁居心切,却不得不考虑,燃料短缺仍没有得到解决,这不仅会遏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使原本就不方便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最终,伦敦的生活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人们于是宁愿选择待在农村,这样离森林更近,而且起码他们可以在自己家里取暖、烤面包。后来,由于森林仍在继续缩减,燃料的短缺可能会减缓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长。人口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在前工业时代的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人们的晚婚,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但是,能源危机却从未像燃料危机那样严重,这要归功于??煤。16世纪70年代,英国国内的用煤量剧增,到1603年,也就是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尽管人们对煤的抱怨仍不绝于耳,但煤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燃料来源,伦敦的富人们尽可能地避免用煤,因为他们依然蔑视煤烟。在1630年有一种传言:三十年前,“伦敦体面的女士们从来不进入烧海煤的人家或房间,也不愿吃任何用海煤烘制或烧烤的肉”。然而几十年后,那些体面的女士和先生们屈服了。在17世纪20年代,煤昂首进入了富人家的大雅之堂,就像进入贫民家一样。
13世纪里,教会和煤炭商人为煤炭利润而展开争抢,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16世纪中期以前的煤炭贸易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煤的使用还没有普及。之所以很少有人烧煤,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就是煤烟,英国人发现煤烟的气味既令人作呕,又有害健康。埃莉诺女王1257年访问诺丁汉时,没待多久就匆忙逃离了,因为她无法忍受煤烟的气味,并且担心煤烟会危害她的健康。
令埃莉诺女王感到烦扰的烟味儿,可能是铁匠烧煤或人们烧制石灰时发出的,这些石灰要用来修整诺丁汉城堡。在13世纪,诺丁汉人并不在家里燃煤,因为煤的气味实在不讨人喜欢,不适合家庭使用。当时烧的煤大部分是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开采出来的,确实极易产生煤烟。后来,诺曼底的城堡和一些大庄园竖起了排放煤烟的烟囱,但直到两个世纪后,这种奢侈品才出现在普通人家的小房子上。一般家庭通常在房屋的中央用石头垒起壁炉,远离木制墙壁。因此,煤烟很容易就会充斥整个房间,直到它从墙壁或屋顶的缝隙里慢慢散逸。几十万年前,直立猿人把木头火堆聚拢到木制的宽敞棚屋里,从室内空气质量的角度看,13世纪的英国人并没有比直立猿人创设的这种条件进步多少。
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从1285年开始,为了解决煤烟的问题,在伦敦设立了很多委员会,因为当时人们纷纷抱怨煤烟已经“污染和腐化”了空气:在1306年夏天,铁匠、酿酒者和其他需要硬燃料的人们,因为燃烧了太多的煤而引起广大民众的抗议,政府于是颁布了一道禁止燃煤的法令。尽管新的法令规定对燃煤者课以重罚并毁掉其熔炉,但还是有人偷偷地燃煤,这仍是一个问题。有传言说,有人因为违背煤的禁令而被绞死、被拷打、被斩首,但这只是传说,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实有人因燃煤而被处死,而且一些学者也认为这种说法不可靠。那些强制措施确实限制了煤的燃烧,但这只是暂时的,几年后,烧制石灰者和铁匠们又重新使空气中充满了煤的辛辣而刺鼻的气味。
伦敦之所以鼓励燃煤,原因很简单:伦敦的人口乃至英国的人口都已大大增长,这导致森林面积正不断减少。城市附近的森林首先遭到了破坏:人们为了取火而燃烧树木,为了得到木材而大肆砍伐,为了种植谷物、饲养家畜而向森林无度索取……由于森林提供的能源变得越来越珍贵,因此人们转而求助于地下资源。那不断扩张的城市和逐渐缩减的森林,在那些煤炭商人们的眼中,也许意味着一个煤炭工业欣欣向荣的春天。但实际上,要解决能源这个特殊的问题,不能靠煤,最根本的是要大量缩减人口,或许这要靠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来完成。
1347年,在西西里岛海港靠岸的一艘商船,把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eague)(即黑死病)带到了欧洲。当时,黑死病(Black Death)已经使中国、印度和中东的人口锐减,如今它又向欧洲发起了第一轮冲击,将有大约1/3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灾难,也就是250万人;而这场灾难一直持续到了1351年。一些学者分析道,黑死病之所以形成如此致命的灾难,是因为多年来不稳定的气候、糟糕的收成和饥馑已经使人们变得脆弱。当时享有盛名的巴黎大学的医学专家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发现1345年3月20日发生过一次罕见的行星排成一线的现象,这就是黑死病的起因。但尽管如此,当时仍有许多人把这场瘟疫看作上帝的一次发怒。
15世纪之前,瘟疫至少三次卷土重来,降临英国;在疾病和其他原因的打击下,英国的人口一再减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6世纪前后。那时,英国只剩下约300万居民,大约是瘟疫来临之前人口的一半。人们在废弃的农场上重新培育出的森林,已足够供应缩减后的人口所需要的能源,因此,煤炭贸易衰落了。
感染了的小肿块,或者说淋巴结的肿胀,是黑死病特有的恐怖症状,令那些煤炭商人感到倒霉的是,煤与这症状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一位在瘟疫中幸免的威尔士人说,淋巴肿块在爆发时看起来就像“零碎且脆弱的海煤”,那疼痛则“如同燃烧的煤渣一样火烧火燎”。皮肤的发炎让人想起煤,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红疹(carbuncle)也是由小块的煤或木炭引起的,起源于拉丁地区,已经蔓延到了英国。不久,一种以结节溃烂为症状的病被人们称为“炭疽热”(anthrax),也就是希腊语中的“煤”。
这些要命的联想使得中世纪的人们深信,污浊的空气一般都对人体有害,这也许是英国如此迅速地把煤烟定为一大威胁的原因之一。还是那位把爆发的淋巴肿块比作碎煤的威尔士作家,也曾用典型的中世纪比喻风格写道:“死亡正像黑色的烟幕一样向我们逼近。”人们可以闻到并且尤其感到头疼的是煤烟中硫的气味,他们相信硫??就是通常说的硫磺??具有恶魔般的地狱气息。简而言之,在中世纪,想像力给煤带来了一个难题,即人们总是把煤与疾病、死亡和魔鬼联系在一起。
虽然像英国许多地方那样的富有煤矿仍归罗马天主教堂所有,但这并没能消除煤给人带来的恐怖联想。在16世纪,罗马天主教堂发现与煤打交道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能够很容易地从石头中萃取或从狭窄的矿井中开采的煤矿,已经越来越少。要想开采更深处的煤,就必须具备雄心壮志和更深的隧道,而重要的是,新的建设不仅耗费巨资,而且必须保证在地下水位以下挖掘矿井时不能破坏地下水。
进行这么大手笔的投资,需要对煤的未来充满切实的信心,并且愿意付出行动,但神职人员们对煤可没有这么大的信心,所以他们拒绝投资。事实上,他们通常并不亲自管理矿业,而是将矿井租给那些愿意管理的人们。但是,矿井的租期非常短,因此,矿井的实际经营者们只有斥资扩大矿井的规模,才能在租期内获得利润。我们可以推知,如果矿井自始至终都掌握在教堂手中,那么煤炭工业就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对煤的需求的剧增。但这种假设是否能够成立,我们却无从得知。1527年,国王亨利四世决定废除来自西班牙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因为凯瑟琳没能为他产下男性继承人,亨利四世的这一决定影响到了英国的很多方面,包括煤炭工业。
由于罗马教皇没有准许亨利四世废除王后,亨利四世于是与罗马一举决裂,这件事在历史上轰动一时。亨利四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英国工业的极大繁荣。当时,教会占据着英国大约1/5的土地和财富,在收入上是王室的将近三倍,因此,当国王极度渴望金钱,并且反教会情绪高涨的时候,教会的处境就显得危险了。教会将近一半的财富由大约800座修道院把持着,要在以前,亨利四世也许只是将其进行削减,但在1536年和1539年之间,他却解散了英国的修道院,并在国会的帮助下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英国许多富有的煤矿突然成了王室的财产,另外,通过合法的土地买卖,新兴的商人和贵族阶层也得到了一些煤矿,他们急切地希望通过各种手段从中获取利润。
纽斯卡尔周围的城镇商人们,在与教会争夺煤矿控制权的斗争中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泰恩茂斯修道院院长管辖的那些矿井,曾经引起1268年城镇商人与僧侣之间那场暴力冲突,如今都已归属商人们名下。虽然达拉谟的主教在其后几年里继续把持着手中的财富,但在亨利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这些财富还是转到了商人们手中。纽卡斯尔的商人们最终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煤炭出产,他们可以疯狂地拓展矿井了。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英国还时常被邻国嘲笑,那些邻国都比英国更大、更强、更完备。英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还处于半殖民状态,主要靠出口毛料半成品和原料来支撑。在海上,英国仍然势单力薄;在科学、技术和都市化进程方面,英国也远远落后于邻国。总而言之,那时候几乎看不出,英国即将进入如今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发展阶段,并且将在世界事务中变得举足轻重。
像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的人口和经济都正从瘟疫过后的低谷中回升。英国农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改善;一位作家在1577年写道:如今,越来越多的贫民家庭开始使用一些舒适的小物件,如枕头,人们用它取代了往日休息时用的“舒服的圆木”。但是,英国经济的增长却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威胁??这个小小岛国的森林又开始慢慢缩减。英国的羊毛工业逐渐显出优势,于是,越来越多的地主砍倒自己的林地,取而代之以可爱的绿色牧场;如今的英国,到处都是这种牧场。另外,钢铁工厂所到之处,那炼铁的熔炉都吞噬着大量的木炭,消耗着当地的森林。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中央政府曾派出许多委员会调查全国木材短缺的状况,每一个委员会都确定地说,全国的森林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时的作家们都为英国木材的流失而感到惊慌,他们认为那大片的森林已经“严重地衰减和损坏”了。这种对森林的破坏不仅意味着燃料的短缺,而且还将威胁每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几乎每种工业的运转;此外,这也预示着当时许多重要的建筑材料即将匮乏。木材在几乎所有的建造方面都派得上用场,包括房子,家庭用具,手推车,劳动工具,容器,当然还有船。海军认为木材的短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国家通过了一些法律,限制对木材的砍伐,并且加重了对偷盗木材者的罚款。在艾塞克斯郡,那些因“偷盗树篱”而被抓的人,将被“鞭打至鲜血淋漓”。
在城市里,能够更加敏锐地感觉到燃料的短缺,尤其在伦敦。整个英国的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伦敦的人口则增长得更快。当然,由于城市不断扩大,附近郡县的森林渐渐被砍伐至尽,因此人们不得不从越来越远的地方拖运木材。木材主要用于家庭的取暖和做饭,但很多生产流程也离不开它。一项统计表明,单单是伦敦的酿酒者,每年就要烧掉2万货车的木头。由于燃料短缺越来越严重,木头价格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了通货膨胀;贫民们苦不堪言,因为燃料已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生活开销。
那段日子里,伦敦居民的生活尤为艰难,他们甚至无法在家中取暖。也是在那时,欧洲进入了一直延续到18世纪的所谓小冰期。就平均温度而言,自从最后一片薄冰从北半球消融之后,那是欧洲最冷的一段日子;人们跌入漫长的严冬,泰晤士河偶尔会被冰层覆盖。据说,在1564年至1565年的冬天,伊丽莎白女王每天都到河面的冰层上散步。在1607年至1608年的冬天,伦敦的人们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第一次冰上集市。小贩们卖着吃的和喝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有的跳舞,有的打保龄球。在此后的两百年里,人们曾多次举行这种集市,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巧。
如果16世纪的燃料短缺愈演愈烈,那么它最终不仅会减缓伦敦经济的发展,还将影响到伦敦人口的增长。像当时的大多数城市一样,伦敦的出生率一直低于死亡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瘟疫、天花和伤寒的间歇性爆发,它们很容易在拥挤的城市贫民中传播。墓地里的坟墓在不断增加,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从农村吸引更多的居民,填补死亡所造成的空缺。但是,人们尽管迁居心切,却不得不考虑,燃料短缺仍没有得到解决,这不仅会遏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使原本就不方便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最终,伦敦的生活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人们于是宁愿选择待在农村,这样离森林更近,而且起码他们可以在自己家里取暖、烤面包。后来,由于森林仍在继续缩减,燃料的短缺可能会减缓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长。人口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在前工业时代的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人们的晚婚,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但是,能源危机却从未像燃料危机那样严重,这要归功于??煤。16世纪70年代,英国国内的用煤量剧增,到1603年,也就是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尽管人们对煤的抱怨仍不绝于耳,但煤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燃料来源,伦敦的富人们尽可能地避免用煤,因为他们依然蔑视煤烟。在1630年有一种传言:三十年前,“伦敦体面的女士们从来不进入烧海煤的人家或房间,也不愿吃任何用海煤烘制或烧烤的肉”。然而几十年后,那些体面的女士和先生们屈服了。在17世纪20年代,煤昂首进入了富人家的大雅之堂,就像进入贫民家一样。